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健康

生活晚报 | 第一师医院眼科医生向您喊话——别长时间刷手机了,眼睛不要了吗?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02日 15:50:52    来源:兵团第一师医院订阅号

  2024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发表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长时间的屏幕接触,会加剧视网膜的衰老。简而言之,每多刷1小时手机,就会让视网膜年龄加速衰老约32天!

  研究分析了566名年龄45岁及以上的健康参与者,通过视网膜年龄差距,评估分析了衰老和手机使用时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手机屏幕暴露时间的延长,视网膜年龄差距在不断扩大,手机屏幕使用时间较短的人,视网膜年龄仅衰老0.49年,但屏幕使用时间较长的人,视网膜年龄可衰老5.13年!

  每天长时间刷手机

  近视度数飙升至1800度

  3月3日,第一师医院眼科接诊了一位因每天长时间刷手机,近视度数飙升至1800度的老人。老人今年77岁,成为“网瘾”老人5年了,陪着她一起来的孙女说:“奶奶每天一睁开眼就刷短视频、看直播,一直到凌晨。家人劝阻,她还发脾气。”

  这样的病例在该医院眼科还有不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老人沉迷手机,他们知道长时间刷手机危害多,但都没有重视。

  近年来,电子产品不仅丰富了年轻人的生活,更让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但这也给家中的老人带来了很多健康隐患,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用眼过度。如何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时代”?让我们看看医生怎么说。

  第一师医院眼科副主任李新霞:60岁以后,眼睛衰老加速,视力下降明显,如长时间使用手机,更容易患飞蚊症、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威胁视觉健康。

  老人玩手机应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盯着手机屏幕,可采用“20-20-20”法则,即每看手机20分钟,就停下,将目光投向至少20米外的远方,保持20秒,让持续紧张的睫状肌得到放松,有效缓解视疲劳。同时,每天看手机的总时长不宜超过4小时。

  建议老年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培养更多兴趣爱好,如钓鱼、下棋、跳舞、唱歌、绘画、养花等,多出去走走,让生活充实、丰富。子女应多关心老年人的用眼健康,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用眼知识,提醒他们注意用眼卫生,定期带他们进行眼科检查,让老年人在享受数字化便利生活的同时,也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子女的陪伴与引导不可或缺。一部小小的手机,承载着子女对老人的关爱,用正确的方式帮助老年人健康使用手机,让他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免受不良影响,是子女们的责任。

  熬夜刷手机

  一觉醒来眼睛“中风”了

  前不久,60多岁的谢姜红(化名)刷手机到半夜,早上醒来,眼前突然出现黑影,挥之不去,随后,眼睛就看不见了。

  “刚开始眼睛不痛不痒,我以为是年纪大了,得了白内障,就没太在意。”谢姜红说,她摸索着,跌跌撞撞坐到沙发上休息。3个小时后,女儿下班回家,才把她送到第一师医院眼科就诊。

  眼科医生齐瑞楠接诊后,经检查发现,谢姜红的右眼颞上分支血管可见一明显栓子,视网膜水肿,诊断为右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俗称“眼中风”。谢姜红和女儿一听,蒙了,以前只听说过脑中风,没想到眼睛也会“中风”!

  齐瑞楠医生说:“眼睛‘中风’其实是视网膜动脉血管闭塞,属于眼科急症,是一种致盲性眼病,也是现代中老年人群易发的一类疾病。谢姜红因为经常熬夜刷手机,眼睛过度疲劳,导致视网膜动脉阻塞。其实,这种病例并不少见。去年7月,第一师医院眼科就收治了一名中年男子,他就是眼睛里最重要的动脉阻塞。来的时候,他连光都快看不到了,经过积极的溶栓治疗,目前恢复了部分视力。”

  齐瑞楠介绍:“谢姜红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视力下降与视野缺损,均难以恢复。不过,这位患者很幸运,虽超过了最佳溶栓时间,但由于治疗积极,栓子被溶掉了,视网膜恢复供血,视力也在逐渐恢复中。”

  第一师医院眼科副主任吴泽勇: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严重的急性致盲性眼病之一,主要症状是突发、无痛性的视力下降、短暂脑缺血发作,有动脉痉挛因素的患者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前,或出现视力下降又恢复的过程。如果出现眼睛“中风”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若发病超过4.5小时未能有效治疗,视力将难以恢复。因此和医治脑中风一样,要分秒必争,抓住黄金90分钟。同时要提高基础疾病的风险防范意识。

  “眼中风”的发病原因与脑中风相似,多发于“三高”人群,如果存在长期生活不规律、嗜烟酗酒、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更容易发病。年轻人有血管炎症等疾病时,也可能发生此病。

  -笔者的话-

  破解老年人“手机困局”,需要多方合力。家庭层面,子女要增加陪伴父母的时间,帮助老年人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依赖;社会层面,则需要开展更多适宜老年人参与的线下活动,提供更多社交选择;同时,科技企业也要肩负起社会责任,研发更契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不能为了追求用户在线时长,过度推送、“算计”老人;各大平台也应履行社会责任,尽到提醒义务,甚至可以效仿青少年模式,推出针对老年人的防沉迷机制;而老人们自身也得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线下社交活动,丰富充实自己的生活。

责任编辑:艾尼瓦尔江·依明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