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04日 11:38:09 来源:苹果红了/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金秋十月,470万亩原生态胡杨林层林尽染,金色的波浪从塔里木河畔一直蔓延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2025年沙雅胡杨季正以一场历时近三个月的生态“盛宴”,向世界展示着这片古老森林的壮美与活力。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生态“盛宴”已从“节”升级为“季”,活动周期从9月1日持续至11月20日。更长周期的背后,是沙雅县对胡杨林生态价值与旅游潜力的深度挖掘,也是一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

生态为本:让胡杨林“喝饱水”
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但在干旱的南疆,胡杨的生存首先依赖于水。过去,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胡杨林出现退化。为此,沙雅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实施生态输水工程。
自2016年以来,当地累计引洪10.43亿立方米,灌溉胡杨林超300万亩,并建立起“5年一轮灌”的科学灌溉制度,让每一片林地都能“喝饱水”。同时,在洪水漫溢区飞播与人工撒播耐旱草种,有效恢复林下植被。
“我们通过‘引洪封育’,不仅让退化的胡杨林重新焕发生机,更实现了林草覆盖率、土地肥力、地下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四增’,风沙等自然灾害天气明显减少。”沙雅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艾克拜尔·阿布拉介绍,目前全县已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270名护林员划分150个网格,常态化巡护每一片林地。
在病虫害防治上,采用直升机飞防作业,2023年完成防治40万亩,春尺蠖减退率超95%,一次防治可保3-5年。一系列科学管护措施,让胡杨林生态功能恢复,马鹿、野猪、塔里木兔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回升。

旅游为翼:从单一到多元
生态是底色,旅游是亮色。近年来,沙雅县以“沙雅胡杨季”为品牌,推动旅游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升级。
今年的胡杨季,活动内容更加丰富:139胡杨秘境自驾公路串联起最美的秋色,无人机光影秀与璀璨烟花点亮夜空,沉浸式文化体验让游客在歌舞与民俗中感受丝路风情。
“我们不再满足于‘过路游’,而是要打造‘沉浸式’旅游目的地。”沙雅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木合塔尔·热合曼说,“今年我们主动‘走出去’,在浙江乌镇举办发布会,与长三角旅行社签约‘引客入沙’,推出‘“嘉”遇沙雅 “兴”联丝路’主题,并配套旅游奖补政策,吸引更多客源。”
今年“五一”假期,沙雅县接待游客16.08万人次,同比增长62.45%;实现游客总花费7465.70万元,同比增长62.60%。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接待游客37.29万人次,同比增长24.81%,实现游客总花费18780.08万元,同比增长26.92%。胡杨季系列活动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03.04万人次,累计同比增长15.41%;游客总花费4.27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5.82%。

产业为基: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守护生态,更要让百姓受益。沙雅县探索“生态修复+产业增收”模式,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生态修复区,推广“林药共生”模式,于梭梭林下嫁接肉苁蓉,带动超千人就业增收。护林员岗位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收入,真正让“每片林地有人管,每个隐患有人除”。
“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生态保护者有收益,让绿色发展可持续。”沙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殿科表示,“胡杨不仅是风景,更是文化符号。我们通过讲好胡杨故事、传播生态理念,让更多人了解沙雅、走进沙雅、爱上沙雅。”
从一场短暂的节庆到历时三个月的生态旅游季;从本地自办到跨区域联动;从“看风景”到“沉浸式体验”与“可持续发展”,沙雅胡杨季正不断“上新”,这片原生态胡杨林,不仅筑牢了生态屏障,更成为惠及一方的“金色”财富。(记者 邓丽娟 通讯员 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