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蒙曼教授探访乌什县别迭里烽燧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8日 12:45:00 来源:乌什县融媒体中心
9月7日,由著名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带队的“道中华”边疆行之“曼行国道·219”一行,探访乌什县别迭里烽燧遗址和乌什县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乌什县委书记颜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晓燕,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艾力·艾再孜等县领导一同参观。
摄影:申军
在别迭里烽燧遗址前,蒙曼一行仔细聆听了关于烽燧历史的讲解。别迭里烽燧为东汉时期古军事遗址,位于别迭里古道必经之路,距别迭里山口45公里,在乌什县亚曼苏乡境内。此烽燧是我国境内至今现存的万里长城防御体系最西端的烽火台,是古代报送敌情警报的设施,也是历代中国各族军民保疆守土的历史见证。别迭里烽燧至今仍巍然屹立,现存残体呈梯形结构,以卵石枝木为筋、夯士砾石为肉,垒砌夯筑而成,底部南北长12.7米,东西宽9.8米;顶部南北长7.5米,东西宽3.5米;燧体残高7.3米。烽燧自建成以来,一直是汉唐元清边疆交通和通讯互通的重要连接点之一,传递边疆的重大消息,为中央政府治理西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摄影:外力江·克依木
蒙曼教授特别注意到在别迭里烽燧前的柱状石碑,上面端刻着一组数字——652927353201120001-1,她讲到这是别迭里烽燧的“身份证号”,652927是地域码,65代表新疆,29代表阿克苏,27代表乌什县,3553201是类别码代表烽火台,12是时代码代表唐代,0001是顺序码代表第一段长城,-1是乌什第一段。
摄影:外力江·克依木
蒙曼教授还特别介绍了西汉大将陈汤,汉元帝建昭三年,作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的陈汤,自温宿国出发,也就是现在的乌什县,跨越拔达岭(今乌什别迭里山口),在康居斩杀郅支单于,这一壮举被史书高度评价。陈汤在给朝廷的上书中写下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更是被后世公认为汉语言有史以来十大豪言壮语之首,响彻华夏两千年。
摄影:外力江·克依木
蒙曼教授深入探寻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并亲身感受到了“烽燧文化”“戍边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的交汇交融。参观结束后,她表示,通过这次探访,希望做一次新时代的边疆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中华儿女共同开拓、耕耘、奋斗的土地上,思考民族关系、民族工作,探寻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矢志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全媒体记者:李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