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风雪别迭里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06日 11:14:53    来源:阿克苏日报

  董赴

  寒风吹彻别迭里数十公里蜿蜒夹峙向上的沟谷、丘壑,汉唐以来的宰制、狼烟、烽燧、纷争,剥蚀、倾圮在崎岖的驿路古道;边疆的戍守,让新一代军人锻造成祖国最西边的“万里长城”和开放的窗口。

  一座石桥衔接背倚石山的两处兵营,互成犄角拱卫之势,在猎猎招展的红旗下,金光釉彩的“好汉墙”、垒石砌筑的高坡哨所、瞭望台和拒马、钢筋混凝土浇铸的军营,齐整的队列、喊杀、步伐、不断被描红的界碑和巡逻在海拔三四千米的冰雪盘山道的官兵,让祖国边防线安如磐石。

  《大唐西域记》载录的“凌山”(又称“勃达岭”),重重的雪脊之下,豁开冰层的别迭里河,一路冲泻着卵石、沟坎,不动声色地呜咽,淘洗过朝霞、暮色的辉煌,述说着过去。

  曾经商客云集、人喊马嘶、驼铃声声的古道,尽管冰峰雪岭,尽管“徒侣之中冻死者十有三四,牛马逾甚”(玄奘),却从未断过汉十五征戍的兵丁,盛唐的陌刀,明光铠晃眼的甲胄袍襟;没断过毡帐、刁斗、鼓角、铁坼和“五里一燧,十里一墩”,“烽燧万里相望”的守捉……安西、北庭之后的荒芜与沉寂,元代疆域的回归与拓展,之后是抬棺西征的左公、刘锦棠,更是第一野战军和当代迷彩、战靴包裹着的科技、青春、信念砌筑的“好汉墙”、战备体系,如今又成为联结吉尔吉斯斯坦的雄关险隘。

  回望始建于东汉,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西北40公里处的戈壁上、西邻别迭里河的别迭里烽燧,17.5米的高度历经汉唐近千年的砌筑、修缮,始终扼守着沟通西域的古路要冲——这一“万里长城的最西烽”、海拔四千多米的达坂与嗣后大唐众多的屯田、戍守的戍堡、关隘、佛寺和安西都护府等。走过张骞、细君、解忧,走过“犯汉必诛”的陈汤,走过差点渴死在莫贺延碛的玄奘,走过高仙芝的部众,也走过安西四镇之一“碎叶城”出生的李白,大败阿古柏的刘锦棠……丁当的驼铃、负重的骡马和兴衰的时代已经远去,故事与传奇却并未结束。

  1377级通向3号界碑的天梯、冰雪壅塞的达坂、雪雾迷茫、雪水冲泻的别迭里河谷、别迭里烽燧博物馆,一处又一处立体的记忆和敞开的口岸,在建的中吉乌铁路,将重现古丝绸之路通衢的繁盛。

  近年来,别迭里烽燧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中国长城学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北京市邮政局监制发行的万里长城百关纪念封采用。它从一个方面说明,万里长城曾经不断向西延伸,华夏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友好往来、和谐发展。

  而别迭里烽燧,虽然失去了古时烽火迢递的要塞功能,但它的矗立已成为历史节点上不可或缺的指引和象征。别迭里口岸将继续书写新时代的历史荣光。

责任编辑:达吾提·图尔荪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