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援疆硕果丰 浙阿情更浓

——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10日 10:00:11    来源:阿克苏日报

  东海之滨的潮声与天山南麓的驼铃声遥相呼应,浙江与新疆阿克苏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的情缘绵延不绝。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指挥部(以下简称“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民生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润疆等领域精耕细作,硕果累累,书写了一曲动人的浙阿协作赞歌。浙江援疆工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中期对口援疆绩效综合考核中获评优秀,4个援疆集体、1名援疆人才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浙阿协作的故事正在天山脚下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民生援疆

  聚力惠民利民 增进群众福祉

  “2024年,阿克苏地区中考平均分增长值居全疆第一,高考本科上线率57.36%、位居南疆第一。”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干部人才组副组长,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永辉谈及浙江“组团式”教育援疆成果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以文化人。在教育援疆方面,浙江援疆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蜕变。大力实施“青蓝工程”,选派107名校长、754名教师组团支援52所学校,设立100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精心帮带本地教师1993人,指导徒弟斩获国家级奖项32个。

  浙江援疆着力构建本科高校、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四大联盟”。15所浙江高校与新疆理工学院签订“一校一院”帮扶协议,助力其不断发展;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成功跻身南疆唯一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更是首次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勇夺金奖,大放异彩。

  在“语润浙疆”行动中,浙江省援疆指挥部联合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等7家单位,高标准创设南疆语文教研中心,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造集语文学科研究、交流发展、教师培训、素养培育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研训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30所基地校,开展语文教研25场次、听评课35场次,线上线下培训南疆语文教师超过10万人次,辐射带动南疆四地州100余所学校、50多万名师生,全方位提升南疆地区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以提升语文教研教学质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宁波市援疆指挥部自主研发的12套涵盖1092个常用字的“国家通用语言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提升了各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趣味性,已在阿克苏地区连续举办3年“国家通用语言牌大赛”。今年,浙江省援疆指挥部联合北京、江西、上海等援疆指挥部在南疆四地州开展“国家通用语言牌大赛”,吸引参赛群众近百万名。比赛寓教于乐,在方寸牌桌之间,掀起一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热潮。

  “援疆毕竟时间有限,对当地教育的探索有时间限制,所以要提高受援地整体教育水平,需要留下‘教育示范样本’,供更多的本地教师和学校复制与借鉴。”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干部人才组成员、援疆教师总领队应妮娜说。通过“青蓝工程”“四大联盟”“语润浙疆”“联校网教”四大行动,浙江援疆有力推动受援地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

  健润人心。在医疗援疆上,实现从“治病”到“润心”的拓展。浙江援疆创新“大组团嵌小组团”模式,派遣215名浙江医生帮扶12家医院;设立名医工作室69家,帮带本地医生1054人,以精准帮扶、造血赋能为核心思路,助力受援地医院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建成兵团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快形成区域医疗服务高地;成功创建国家重点专科2个,开展新技术463项;推出“医疗大巴扎”巡回义诊,自2016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2600余场次,出动援疆专家2.5万余人次,惠及各族群众24万余人;通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启明行动”,救助听障、视障及先心病患儿811名,筛查新生儿及幼儿70万人次,覆盖率达99%以上,取得“救助一个、帮扶一家、影响一片”的效果。

  在浙江援疆的助力下,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获批全疆唯一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并获中央财政5亿元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连续3年位列兵团第一。

  村兴民和。浙江援疆不仅注重提升乡村的经济实力,更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在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巴格其村,800米长的葡萄长廊下,游客们品尝着村民自酿的慕萨莱思葡萄酒。浙江援建的库车市热斯坦街道民俗风情街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正在展示艾德莱斯绸织造技艺……一幅幅各族群众和谐共处的画面,是浙江援疆推进民生发展的生动写照。在杭州援疆支持下,巴格其村完成污水管网改造与人居环境整治,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300余名村民捧起“文旅饭碗”;衢州市援疆指挥部打造的乌什县“民俗文化馆”与“南孔智慧书屋”,让各族群众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体验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全疆首个蚂蚁森林防沙治沙公益项目为阿克苏种下23万棵胡杨,“我有一棵树,长在阿克苏”大型援疆行动吸引了4.6万个浙江家庭认种超4万棵苹果树,既绿了村庄,又富了百姓。

  产业援疆

  激活发展引擎 共筑就业坦途

  近日,在洁丽雅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来自柯坪县的肉孜·牙森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如今,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让他的生活越过越好。该公司在阿拉尔市建成生产研发基地,带动当地1800余人就业,这是浙江产业援疆结出的众多硕果之一。

  为帮助受援地产业发展,浙江援疆系统实施三个“十百千”专项行动,以就业为导向精心构建产业生态,促进受援地新增就业2.9万人。

  在产业项目招引方面,浙江援疆聚焦能源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引进钵施然智能装备、宇欣新材料、鲜丰水果等重大项目。打破省域结对界限,举办“百名浙商新疆行”活动,推动瑞碳能源、米兰绿脉智算中心等跨区域项目签约落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近500亿元,助力当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与增长贡献率居全疆前列,形成项目招引与平台建设双轮驱动的良好态势。

  在平台能级提升方面,浙江19个园区与受援地16个园区实现结对全覆盖,共建阿克苏阿拉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17家浙企梯度转移落地,4个园区升级为自治区级、1个园区升级为国家级。浙江援疆还积极引进杭州等地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杭州市援疆指挥部打造的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带动当地网商数量达9500家,2024年网络销售额突破40亿元。

  在产业配套建设方面,为了促使产销协同与开放赋能双向发力,浙江援疆迭代升级“十城百店·浙疆有礼”工程,累计带动销售农特产品95万吨、117亿元。“浙新吉”专列常态化运行,别迭里口岸临时通关首日,义乌市场商品占出口总额的70%,助力阿克苏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近年来,浙江援疆构建的“棉田—工厂—长三角市场”全产业链,已带动10万余人就业,年产值超百亿元。

  同时,作为全国首个“组团式”科技援疆试点,浙江援疆组建4个科创中心,61名科技特派员开展服务项目70余项,引进新品种150余个,服务企业300余家,相关经验成功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在库车市,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员丁伟红推广的“甬甜5号”甜瓜种植面积达1.5万亩,带动农民亩均收益从1800元提升至3000元以上,小小甜瓜成为名副其实的“团结瓜”,累计助农增收超4500万元。

  浙江援疆在助推受援地产业发展方面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有力促进了受援地就业岗位的增加和就业质量的提升。其中,创新启动“石榴红巾帼工坊”工程,打造“靓发屋”“烘焙坊”等示范性工坊,构建“巾帼工坊·妇女微家”产教融合平台,助力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举办“浙阿杯”创新创业大赛,组织职校学生赴浙实习,构建起双创就业扶持体系。

  文化润疆

  共建精神家园 同铸文化根脉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2023年深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经典唱段在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回荡,温宿县托乎拉乡金华新村妇女主任古丽巴斯坦·托合尼牙孜对照字幕听得如痴如醉。这是浙江“我爱浙疆”文化润疆品牌千场活动的生动缩影,通过文化互鉴、文旅融合、文脉传承,浙阿两地正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文化互鉴中,让边疆与江南文明对话。浙江援疆推动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融入援疆工作,打造南孔儒学文化园等阵地,组织音乐剧《南孔》、歌舞《多彩非遗》等双向交流活动230多场次,观众超110万人。歌曲《天山放歌》获第十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爷爷的萨玛瓦尔》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兵团一师“军垦文化”专题展、《红船起航》主题展入选国家三部委“革命文物精品展”。在2025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上,浙阿历史经典(非遗)产业交流互鉴协同发展专项行动共创产品惊艳亮相,青瓷与土陶、黄酒与慕萨莱思等6组非遗作品,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深刻内涵。

  推动文旅融合,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浙江援疆谋划实施全国文旅援疆首个系统性行动计划——“双珠”计划,大力推进规划引旅、强基兴旅等六大行动,已实施援疆项目127个,带动受援地实施文旅项目151个,投入援疆资金5.23亿元,直接撬动社会资金超30亿元,改造提升独库公路(康村)、阿拉尔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门等精品旅游线路,助力阿克苏成功创建全国及自治区级文旅品牌30多个,天山托木尔景区成功创建为阿克苏地区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双珠”计划实施以来,助力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34%、旅游花费同比增长156%。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参与建设的库车市龟兹小巷,从破旧街巷变身为网红街区,2024年吸引游客超过百万人次,200余位居民人均月增收2000元,千年古巷焕发新生机。

  在文脉传承中,让文化基因永续流淌。浙江援疆创新实施百名“我爱浙疆·基层文化员”定向培养计划,以新疆和浙江“3+1”模式联合培养大学生,首批27名基层文化员已完成在浙深造,即将扎根基层文化岗位,为边疆文化建设注入源头活水,着力推动文化润疆工作。“点亮万个微心愿”活动已圆53366个新疆小朋友的梦想,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促成900余所学校、40万名学生结对,“照着课本游浙江”“绿茵牵手”等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两地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浙江与阿克苏地区、兵团一师正携手续写万里同心启新程的时代篇章,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天山南麓常开长盛,让浙阿协作的故事成为对口援疆画卷的精彩篇章之一。

  (文/冯仁方、王晨辉 图/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提供)

  2023年11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浙阿青少年中华诗词大赛巅峰赛在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举行。

  金华市援疆指挥部援疆干部前往结对亲戚家里,与亲戚一家共度端午节(2023年6月18日摄)。

  浙阿两地青少年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开展“小小石榴籽,同心享亚运”夏令营活动,感受活力浙江风采(2023年9月29日摄)。

  7月2日,由浙江援疆支持改造的库车市龟兹小巷内,文韵厚重、清新怡人。

  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金华市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天山托木尔景区成功创建为阿克苏地区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资料图)

  衢州市援疆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助力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灾后重建幸福新区。通讯员 外力·克依木 摄

责任编辑:艾尼瓦尔江·依明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