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 扎实推进数字化发展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15日 10:35:04 来源:阿克苏日报
核心提示:
数据是发展要素,数字是转型引擎。当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必须坚持以“技术赋能、数据融通、服务民生、安全护航”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构建覆盖政务、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域数字化生态体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在建设数字中国新征程上,抢占技术高地、激活数据价值、开拓智能未来,塑造数字时代发展新优势。
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加速奔涌,世界经济版图与产业格局被深度重塑,数字化转型犹如强劲引擎,成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破局关键。阿克苏地委、行署坚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敏锐捕捉时代脉搏,将数字化转型视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钥,锚定时代目标,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在数字政府建设、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优化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全力攻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一、筑牢数字之基,厚植发展沃土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其战略地位与基础作用日益凸显。2014年以来,地区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意志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科学规划布局。在全疆率先提出“建设阿克苏大数据中心”,投资3.2亿元建成全疆第一座部署664个标准化机柜、容纳1.6万台服务器的阿克苏云计算中心,并获评2019年度国家实施样板项目。在通信网络建设上,从最初的星星之火逐步形成燎原之势,不断拓展覆盖版图,提升网络质量与传输速率,为数字信息的快速、稳定传输搭建起一条条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让阿克苏与世界紧密相连;在数据资源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打破数据壁垒,初步实现了数据的汇聚与共享,让数据这一“沉睡的宝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为后续数据的深度挖掘与高效利用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特别是2022年以来,地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成果斐然。算力赋能,打造数字发展“新引擎”。充分利用阿克苏云计算中心,“数字引擎”强大的算力支撑,为53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101个系统应用提供高效服务, 实现“一朵云”集约部署,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效率与质量;迅速启动扩容升级改造工程,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建成1个算力中心,通用算力规模达24P,在建6个算力中心,智能算力规模高达8.7万P,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推动地区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前行;通信畅达,构建信息传输“高速路”。累计建设5G基站6098个,重点区域实现5G全覆盖,城镇、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大幅提升,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四级100%覆盖,构建起“一张网”的联通体系,让信息传输如闪电般迅速、畅通无阻,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搭建起坚实的通信桥梁,促进了信息的快速流通与共享,为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数据汇聚,搭建政务服务“智慧库”。初步建成地区一体化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数据集中采集、存储、共享和安全管理。2022年后,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步伐加快,累计编制数据目录634个,挂接数据资源525个,汇聚7.05亿条数据,为政务服务一体化、公安大数据、信用阿克苏、温宿县基层一张表等平台提供坚实数据支撑;产业融合,绘就数字经济发展“新画卷”。制定出台《阿克苏地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成22家数字化工厂,阿克苏纺织工业城获批新疆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吸引330余家企业入驻,农牧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温宿县、沙雅县、新和县入选自治区数字乡村试点,快递物流、智慧便民设施等也取得积极进展;多方携手成立“杭阿数据要素联合创新运营中心”,推动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建设,并在全国“数据要素”大赛新疆分赛中斩获佳绩,为数据要素的创新应用开辟新道路。
二、全面深化改革,打造服务标杆
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升群众和企业获得感的关键举措,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保障。2014年以来,地区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在“放管服”改革考核中屡获佳绩,成为区域政务服务的标杆典范。特别是2022年以来,地区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上不断突破、创新升级。“全域通办”升级,打破地域“藩篱”。在全疆率先实施多项通办服务,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众多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积极探索兵地“双阿通办”,实现首批20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通办,2024年新增67项高频事项,加强区域间、兵地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政务服务的无缝对接;推动“浙阿通办”,搭建网上服务专区,开通掌上服务方式,实现首批8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让群众和企业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跨越地域限制,轻松办理业务;“多层次通办”提效,延伸服务“触角”。聚焦群众“就近办”需求,构建地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体系,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2022年5月在全疆率先推行乡(镇)“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为基层减负、为审批提速,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政务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温暖人心;“高效办成一件事”显效,提升办事“质感”。争取到全疆推广应用试点地(州),创新推出特色“一件事”事项并纳入自治区清单。将自治区“高效办成一件事”模块接入“苏心办”小程序,丰富办理范围,增强群众体验感和获得感。截至目前,累计办理相关事项3.5万余件,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省心、省力、省时,感受到政务服务的高效与便捷;政务服务“视频办”创新,开启“面对面”服务新时代。依托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运行“苏心办”小程序“视频办”专区及各级政务中心“视频办”服务专席,组建专业帮办队伍,运用先进技术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流程政务服务。专区可办理20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累计办理业务5万余件(次),评价满意率达99.98%。开启政务服务“面对面”新时代,让群众和企业与政务服务“零距离”接触;政务热线解难题,架起党群“连心桥”。开通地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立“六全”运行机制和“九办”办理机制,实现群众诉求快速受理、转办、办理、答复和回访质检。不断优化热线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开通以来共受理群众诉求255.6万件,办结率99.8%,群众满意率99.8%。“接诉即办”工作模式在全疆推广,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一热线,成为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也是政府了解民情、解决民忧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三、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市场活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阳光雨露”,是市场主体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2014年以来,地区聚焦企业发展需求,以数字化手段为利器,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第一梯队,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2022年以来,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精准发力、成效显著。战略领航,擘画营商环境优化“路线图”。对标国内标杆城市,开展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实施多个行动计划,聚焦指标提升、问题治理、高质量服务企业开展专项行动,逐年制定重点任务清单,以六大环境创新试点为抓手,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为营商环境优化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审批“瘦身”,铺设企业办事“畅行道”。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限, 将参保登记纳入企业开办环节,实现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审批,实施多项改革措施,压缩审批时间,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加快推进不动产领域改革,优化公共设施联合报装,推动“一件事”一网通办,压缩办理时限,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宝贵时间,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快速发展;服务升温,搭建政企互动“暖心桥”。编制《阿克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政策汇编(2024版)》,涵盖15大类94条惠企政策,让企业一目了然、应享尽享。常态化组织开展企业家“沙龙”活动,了解企业诉求建议,宣传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依托“苏心办”企业服务平台,拓展涉企增值服务,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提质扩面,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与支持;监督护航,织密营商环境“防护网”。建立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机制,聘任125名监督员,实时反馈问题,为营商环境优化戴上“紧箍咒”。充分发挥地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用,创新实行“线上督办+线下督办”“日常电话督办+限期通知单督办”相结合的“1+1”模式,及时解决企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12345政务服务热线共受理涉及营商环境投诉问题330件,办结330件,办结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