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 谨防“情绪中暑”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06日 10:03:51 来源:阿克苏日报
近日,阿克苏市民王女士总是心烦意乱,急躁焦虑,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于是她来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也就是所谓的“情绪中暑”。经治疗后,她的情况有所好转。
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荣洁表示,所谓“情绪中暑”, 即由高温天气引发的心理及行为异常现象,公众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或炎热环境中进行脑力或体力活动,因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造成的。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这种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的情绪便容易出现波动。其典型表现包括:易因琐事发火、精神萎靡不振、对周遭事物深感不满、坐立难安及睡眠质量下降等,还会有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症状。
“此外,剧烈运动或长时间高温作业的情况下,人体汗液分泌增多,不仅会导致水分流失,钾、钠等‘情绪调节小零件’也随之流失,若不及时补充,便会引发缺钾缺钠,使人感到浑身无力、精神不振、头晕恶心,这些身体不适会进一步加剧情绪波动、焦虑和易怒等问题。”荣洁说,对于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不善与他人沟通、平时心理承受力脆弱、情绪波动大的人及争强好胜者,更容易“情绪中暑”,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
如何预防“情绪中暑”?荣洁建议,早晚要开窗通风透气,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时补充水分,每天都要摄入足够的水,这能很好地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不易上火;饮食要均衡,以清淡、新鲜、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此外,预防“情绪中暑”要学会情绪表达和发泄,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主动找亲朋好友交流、谈心,也可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以舒适的姿势坐下或平躺,闭上眼睛,放缓呼吸,或是使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气7秒—呼气8秒),循环5次,来激活身体的副交感神经,缓解炎热带来的烦躁感。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找人谈一谈,有缓和、抚慰、稳定情绪的作用。与人发生争执、纠纷时,或是遇到气愤的事,先深呼吸,默数几个数,慢慢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怒气冲头丧失理智。此外,还应注意避暑。高温高湿天气做好物理降温,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避免高温环境工作,尤其是露天作业人员,最好适度调整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适度运动,让自己出些汗,有利于舒缓身心,但不要做过于激烈的运动,运动时也要注意避开高温时段。如果情绪在自我疏导后一直没有好转,应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吴智萍 通讯员 曹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