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如何正确“贴秋膘”?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13日 10:18:46 来源:阿克苏日报
立秋已至,老话说“秋季进补,冬来无病”,但盲目地进食大鱼大肉可不是明智之举。那么,到底该怎样科学“贴秋膘”?地区疾控中心(地区卫生监督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副科长李涛就此进行了详细讲解。
李涛介绍,“膘”,可以理解为肥肉或脂肪。古时,人们认为夏季会使食欲降低,体重减轻。在秋天时,要补回来,目的是增强体质过冬,于是便有了“贴秋膘”的民间习俗。
“‘贴秋膘’并非人人适宜,需要根据个体健康状况进行判断。”李涛表示,体重偏低、体质虚弱的人群是可以“贴秋膘”的。但是,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盲目贴秋膘、热量摄入大幅增加,会导致疾病加重。这类人群平时应注意清淡饮食,选择易消化、低热量、低胆固醇、高纤维素的食物,不可刻意增加进食;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逐渐减退,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如果短期内大量进食肉类,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等问题。这类人群平日可以适当吃些有助消食、健脾的食物;脾胃虚弱的人,本身消化功能比较弱,若进食过多肉类,会突然加重胃肠负担,进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因此,这类人群平日饮食应注意循序渐进。
该如何科学“贴秋膘”?李涛建议,“贴秋膘”不一定非得吃肉,饮食选择可以更加丰富多样,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才是最优选择。科学进补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克。其中,每周最好吃2次或300—500克的鱼,蛋类300—350克。建议将肉类摄入均衡分配至三餐,即每餐摄入约50克肉类,相当于手掌心大小。在肉类选择上,多选择鱼类、禽类等白肉,少选猪、牛、羊等红肉,尤其要限制肥肉的摄入量。
其次,少吃油炸、油煎、甜点、糖果及含糖饮料等高能量食品,多吃绿叶菜、番茄、苹果、梨等新鲜蔬菜水果;同时,增加全谷物、粗粮杂粮和薯类的摄入,如燕麦、荞麦、玉米、红豆、红薯、山药等,以获取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有助于健康体重管理。
最重要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要减少久坐时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如跑步、游泳等,通过合理运动,提高新陈代谢率,有效增加肌肉量。秋季气候干燥,建议定时喝水,每天至少喝7—8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白开水是饮水的最佳选择。 (本报记者 吴智萍 通讯员 沈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