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一双鞋中的岁月印记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02日 10:06:34    来源:阿克苏日报

  □唐华容

  自打我记事起,脚上的鞋就像一面小镜子,映照出岁月的变迁。

  我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缺鞋穿”的苦日子没概念,但那时爸爸总爱坐在院子里,指着我脚上的“千层底”布鞋,讲述他当年的鞋履往事。听得越多,我越深刻地体会到,一双鞋中蕴藏着岁月的变迁与生活的印记。

  爸爸最常提起的,是他小时候穿的草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爸爸还不到十岁,就经常跟随爷爷在田间劳作,但脚下却无鞋可穿,光脚成了常态。1956年,爸爸十岁了,爷爷在秋收之后,将田埂上晒得干透的稻草抱回家,为他编织了人生中的第一双鞋——草鞋。“稻草需先在石臼里捶软,以免硌脚;编鞋底时要绕上三层,才能耐磨损;最后留出两根长草绳,绑在脚踝上,防止走路时掉落。”爸爸说,即便如此,草鞋依旧不耐穿。次年夏天,爸爸随爷爷去镇上卖菜,行走在石子路上,稻草戳得脚底剧痛,还没走到一半,草绳就磨断了,他只能光着脚继续前行。回到家时,脚底布满了水泡和血泡。

  “那时候就盼着啊,什么时候能有一双不硌脚、不磨破的鞋。”爸爸说,幸运的是,在1967年,奶奶亲手为他做了一双布鞋。爸爸常说,那是他一生中最钟爱、最舒服的一双鞋子,陪伴了他整整六个年头。

  1972年,26岁的爸爸终于穿上了胶鞋——那是他这辈子第一次穿“洋鞋”。“那年我要从四川到新疆谋生,你爷爷咬咬牙,托人从县城供销社买了双胶鞋,军绿色的鞋面,黄橡胶底,硬邦邦的,却比布鞋结实十倍。”爸爸记得特别清楚,拿到胶鞋那天,他把鞋抱在怀里,翻来覆去地看,连饭都忘了吃。“那时候胶鞋可金贵,平时基本舍不得穿,只有出远门、去办事才拿出来穿一下。”爸爸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脚上的鞋早已不是爸爸说的“稀罕物”。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因为考试成绩优异,妈妈作为奖励,给我买了一双崭新的皮鞋。那双皮鞋锃亮发光,穿在脚上既舒适又洋气,让我走起路来都格外精神。待我升入高中、大学,皮鞋、运动鞋、凉鞋轮换着穿,鞋柜里总有好几双新鞋等待着“上岗”。

  2016年,爸爸70大寿,我带他去商场买鞋。他看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鞋,一会儿摸摸软底的休闲鞋,一会儿试试加绒的棉鞋,嘴里不停念叨:“现在的鞋真好啊,又软和又好看,哪像我们当年,穿双胶鞋都跟过年似的。”最后他选了双轻便的运动鞋,穿上后走了两步,笑着说:“跟踩在棉花上似的,比你爷爷编的草鞋强百倍!”

  如今,我的孩子已是少年,看着家中鞋柜里摆满了他的跑鞋、篮球鞋、板鞋,再回想起爸爸那双珍贵的布鞋和视若珍宝的胶鞋,不禁感慨万千:这一双双鞋子的变迁,不正映射出我们老百姓生活日益富足的美好历程吗?

责任编辑:夏莉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