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民政筑梦共富路  深耕宜养焕新章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02日 10:06:31    来源:阿克苏日报

  核心提示: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民政工作中心任务。新时代民政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担当,践行“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使命,持续将政策红利化作老百姓脸上的笑容,用实干与温情编织起保障民生的坚实网络,让幸福在细微处生根发芽。

  七秩风华,岁月流金。在历史的长河中,阿克苏地区民政事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发展历程。70年来,阿克苏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力,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正带领各族群众朝着新时代新征程共同富裕目标奋楫前行。

  聚焦“一老一小一弱”,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一是织密“银色守护网”,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三五”以来,地区实施康养高地建设,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双集中”工作,将有意愿的938名农村“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953名孤儿实现集中收养,农村“五保”老人供养率和孤儿收养率均达到100%,特殊群体权益有效保障。2020年,地区在全疆率先成立养老产业指导中心,同年在全疆率先启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发放奖补资金480万元,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地区深入实施“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老年助餐”工程,先后实施养老服务项目67个、投资3.43亿元。持续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从2014年的45个增加至2025年的105个。目前,各县(市)初步建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75个、农村幸福大院79所,乡(镇)层面养老机构占比达92.2%,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老年助餐服务点1222个,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为2373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实施适老化改造,开展8000名经济困难老年人能力评估、440户经济困难老年人上门服务,智慧养老服务综合平台服务全面铺开,“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大力聚焦医养融合发展,2024年投资9900万元建设地区康养中心,项目完工后,将依托“文旅+康养”模式,引入国内其他省份优质的第三方企业运营,助力地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养老服务(福利)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加强护理人员配备,养老机构设置护理型床位达4142张,占比达55%以上,老年人满意度不断提升。积极布局“银发经济”,通过招商引资或援疆等方式,引入疆内外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康养中心投资、建设、运营,力争建成规模适宜、功能合理、医疗康复和休闲娱乐设施齐全的特色养老服务园区。部分县(市)积极打造“康养小镇”,有力推动养老业与金融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养生产业、健康产业、地产等有机融合发展。二是筑牢“朝阳关爱圈”,健全儿童福利体系。地区持续健全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制度,健全孤儿等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增长机制,“十四五”期间,2次提高孤儿保障标准,落实机构内供养儿童1610元/人/月、机构外散居儿童1150元/人/月的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强化兜底监护责任,将孤儿等认定程序和办理环节优化缩减至25个工作日。将儿童福利关爱保护纳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内容,自2023年起,连续3年积极申请上级资金共投入645万元,用于支持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购买服务项目,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实现全覆盖,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地区正加快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形成集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专业服务于一体的服务模式。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累计保障525名大中专院校孤儿受教育权利,摸排筛查786人次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实施医疗救助、辅具配置。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实现全覆盖。综合运用大数据、AI、人脸比对等手段,让“大海捞针”变成“精确找人”,累计救助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1557人次,护送36人顺利返乡,帮助10名受助人员寻亲成功。三是夯实“兜底保障线”,强化弱势群体帮扶。地区始终把人民幸福放在最高位置,建立健全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为主体,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分层分类实施救助帮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十三五”以来,地区低保人数从2014年年底13.43万户30.74万人缩减为2025年的6.42万户13.73万人,各族群众基本生活和服务对象生命健康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享受低保4.5万人,占建档立卡总人口18.24%,为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作出应有贡献。兜底保障水平连年提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2015年城市376元/月、农村238元/月,城市提高至2025年的712元/月,增长47.2%,农村提高至568元/月,增长58.1%,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近年来,有序推进低保审核权限下放工作。2022年,所有乡镇(街道)已下放低保审核权限,覆盖率达到100%,审核审批时限从原有的30个工作日压缩到20个工作日。全面推行残疾人两项补贴“跨区通办”“全程网办”和“主动服务”,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惠及2.17万名生活困难残疾人和2.4万名重度残疾人,推动残疾人生活质量更高、生活更有尊严。

  推进“一婚一丧一地”,引领社会风尚革新。一是倡导“婚事新办”,弘扬文明婚俗新风。“十三五”以来,以贯彻落实《阿克苏地区贯彻落实民政部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实施意见》为抓手,着力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自身建设,基本实现信息化服务管理,婚姻、收养登记规范化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婚俗改革,强化数字赋能,2023年实施婚姻登记“全区通办”,让各族群众为爱奔波成为往事。2025年实施“全国通办”,累计办理婚姻登记58658对,助力群众为爱减负。积极发展“甜蜜经济”,推进“旅游+婚姻登记”融合发展,在库车市热斯坦旅游休闲街区设立老城婚姻登记中心,开展婚姻登记服务,为当事人提供更个性、更温馨的婚姻登记服务,助力文旅产业发展。二是推行“丧事简办”,彰显殡葬公益属性。“十三五”以来,地区不断提高殡葬领域治理水平,在全疆率先启动殡葬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节地生态安葬。乌什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殡葬综合改革》案例,被民政部评选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近年来,地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强化殡葬领域改革,殡葬服务行业管理持续加强,乱埋乱葬、奢靡丧葬等行为被有效遏制。聚焦殡葬回归公益属性核心任务,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开展“减项降费优服务”工作,取消4个县(市)16项非必要延伸殡葬服务,公益公墓销售价格平均降幅23.4%,年均为群众节省丧葬支出约218.6万元。指导各县(市)加快殡仪馆收归政府举办进程,将17处城市公墓、934处农村公益性墓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引导各族群众强化现代文明理念。三是规范“地名管理”,传承优秀地名文化。“十三五”以来,地区积极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阿克苏地区行政区划图》印刷使用,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平安边界创建内涵不断丰富,圆满完成第三轮6条地(州市)、16条县(市)和乡(镇)三级行政区域界线的联合检查工作任务。近年来,深化“乡村著名行动”,实现行政村地名标志全覆盖。依法加强地名命名更名管理,持续清理整治含有宗教色彩等不规范地名,保护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深化各族群众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地名文化更好彰显各民族团结奋斗、安居乐业、繁荣发展的政治意义和美好愿景。

  深化“一融一产一村”,赋能基层治理创新。一是锚定“区域融合”,优化公共服务布局。“十三五”时期,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稳妥推进,库车市成功撤县设市,沙雅县海楼乡,新和县塔什艾日克乡、依其艾日克乡、塔木托格拉克乡,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阿依巴格乡实现撤乡设镇。完成兵团第一师四团设置永宁镇、五团设置沙河镇和六团设置双城镇工作。近年来,地区以环塔里木经济带高新技术引领示范区为牵引,发挥行政区划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流动方面的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稳慎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指导开展新和县设立永和镇、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和拜城县康其乡撤乡设镇行政区划调整申报工作并获批复。推进兵地深度融合,实现兵地在产业协作、资源共享、人才交流、设施共建等领域深度融合。二是强化“民政赋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强化政治引领,落实党建“七同步”机制,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从有形向有效覆盖。深入开展社会团体分支机构、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性监管、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和“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持续净化。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社会组织由2014年年底397家增加到2025年的405家,指导乡镇(街道)等基层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9000余家,社会组织呈现出数量持续增加、结构得到优化、质量有所提升的态势,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助力“乡村振兴”,夯实基层治理根基。2021年,在新和县、乌什县、柯坪县开展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专项改革试点,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持续推广柯坪“振兴骆驼”、乌什“振兴鸽子”、新和“振兴核桃”乡村振兴经验,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实施“明亮计划”、“深爱·净水暖童”、慈善捐赠等项目,扩大了社会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影响力。近年来,地区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进民办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养老等普惠性民生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动员地区社会组织参与“消费帮扶新春行动”,促进消费407万元,向困难群众赠送慰问品价值100余万元,减轻了社会负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深入人心,慈善“扶贫济困”的社会公益作用得到充分彰显。目前,地区慈善工作网络实现全覆盖,累计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慈善资金1994.05万元,先后打造“儿童先心病筛查救助活动”“福彩爱心关注·慈善圆梦助学”等一批精品慈善项目,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抗震救灾、助医助学、爱心助残等救助活动,慈善发挥了应有作用。“十三五”时期,地区福利彩票发行销量连续五年高位增长,累计销售18.18亿元,为地区财政留存福彩公益金1.27亿元,有力支持了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地区福彩公益金筹集实现跨越式增长,累计销售福利彩票20.98亿元,为国家筹集福彩公益金6.27亿元,为地区本级财政累计留存福彩公益金1.46亿元,大力支持了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伟大征程迎来新的出发。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谋划“十五五”时期民政工作,牢牢把握民政工作正确方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夏莉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