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畜”力勃发启新程 乡村振兴“牧歌”谱新篇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24日 10:20:27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刘红文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前行。曾经,牧区的生活图景定格在“一根牧鞭、一群牛羊、一座毡房”的传统模式中,牧民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饭;如今,塔河两岸早已换了新颜——现代化牧场星罗棋布,标准化圈舍四季恒温,畜牧业彻底摆脱了“靠天养畜”的桎梏,迈向“科技兴牧”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70年来,地区锚定畜牧产业提质增效目标,从扩量增量、品种改良、技术革新入手,持续强链延链补链,推动畜牧养殖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转型。

  牲畜存栏量的变迁,正是这份奋斗的生动注脚:1955 年为188.6万头只,1978年增至270.01万头只,1990年突破 368.54万头只;进入新时代,增长势头更劲,2012年达 467.2万头只,2014年跃至560.59万头只,2021年攀升至 838.18万头只,2024年稳定在767.07万头只。每一组数据的背后,都是产业兴旺的坚实步伐。

  增量扩面产业旺

  “现在家里有10多头牛、30多只羊,已经形成了规模。下一步打算再投点资,增加牛羊数量,增收就更有保障了。”9月17日,温宿县托乎拉乡尤喀克库尔巴格村养殖户图尼亚孜·库迪热提的话语中难掩喜悦。几年前,他还是个只有“1头牛、2只羊”的零散养殖户,如今不仅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更成了乡亲们致富的“领头雁”。

  畜牧产业兴,群众生活才有“犇”头。70年来,地区始终以“增量扩面、益农兴农”为核心,围绕“扩群增量、优化布局、提质增效”思路,聚焦“百万西门塔尔牛养殖基地”“多羔肉羊优势区”两大目标,扎实推进科学养畜示范体系建设,推动肉羊增产、肉牛提质、奶业增效,全面提升畜产品生产能力、供应保障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更是点燃了群众的养殖热情。优质奶牛养殖补贴、养殖加工贷款贴息、肉牛能繁母牛补贴、能繁母羊补贴、饲草料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地,让“零散养殖”逐步转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各地养殖基地呈现“牛羊满圈”的兴旺景象。

  养殖规模的扩大直接带动出栏量稳步增长:2000年,阿克苏牲畜出栏仅262.15万头只;2012年突破427.35万头只,2014年达517.4万头只,2021年增至567.69万头只;2024年更是达到603.85万头只,实现了畜产品的稳定供给。

  品种改良促升级

  眼下正值牲畜繁育旺季,阿克苏各地的养殖基地与牧民家中,总能看到畜牧技术人员忙碌的身影 —— 孕检、人工授精、技术指导,他们的脚步遍布田间地头。9月18 日,乌什县亚科瑞克乡亚巴格村村民玉苏普·依斯拉伊力的羊圈里,技术人员正免费开展品种改良服务,这让他满心感动:“之前10只羊配种成功了,今天又有3只需要配种,技术人员不光上门服务,还手把手教注意事项,我肯定能把羊养好,靠品种改良多赚钱!”

  同样受益于品种改良的,还有乌什县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村民玉苏甫·多鲁坤。去年,他家的羊通过人工授精,羊羔成活率大幅提升,出栏量显著增加,年收入比往年增长15%。尝到甜头的他,今年主动联系技术人员,继续推进品种改良工作。

  品种改良是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70 年来,地区持续引进优质种公牛、种公羊,全面推行人工授精技术,在牧区、种羊场、农区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小区)构建起全覆盖的品种改良网络,逐步实现“品种优质化、效益最大化”,形成了“良种繁育带动产业升级、科学养殖促进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从“单胎”到“多胎”,从“单收”到“多赢”,随着品种改良的深入推进,阿克苏畜产品供应能力持续增强:2012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9.28万吨;2021年达19.67 万吨;2022年聚焦“百万西门塔尔牛养殖基地”“多羔肉羊优势区”目标后,肉类总产量首次突破20万吨大关,达20.73万吨;2023 年增至23.58万吨,2024年稳定在23.51万吨,不仅满足了本地群众的消费需求,更让优质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补链延链强根基

  “只有拉长产业链,才能提升产品附加值。”这是地区发展畜牧产业的深刻共识。70年来,地区以“种、养、加、销”全产业链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龙头企业培育,扎实做好强链延链补链文章,推动畜牧产业从 “养殖端”向“全链条”拓展,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走进阿克苏市依干其镇良种托万克乔格塔勒村的梦财畜牧养殖场,标准化圈舍干净整洁,一头头西门塔尔牛体型壮硕、毛色光亮,正悠闲地吃着饲草料。“这些年我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养殖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收入也越来越稳定。”养殖场负责人艾克拜尔江·沙吾提说。依托城郊区位优势,依干其镇按照 “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推动养牛产业从“分散散养”向“适度规模、优质高效、生态循环”转型,目前全镇牛羊存栏8万余头只,初步形成“种、养、销”全链条模式,为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

  在有着“骆驼之乡”美誉的柯坪县,畜牧产业的转型更为亮眼。近年来,柯坪县大力发展骆驼养殖,实现了从 “粗放散养”到“集约化、标准化”养殖,从“基本无加工”到“精深加工”的发展:2021年,全县骆驼存栏约 8000峰;预计今年将突破5.5万峰,“沙漠之舟”真正变成了牧民的“致富之舟”。

  产业链的延伸,让“好产品”卖出了“好价钱”。在新疆新驼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3条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一袋袋包装精美的驼奶粉不断下线、装车外运。“现在是鲜驼奶和驼奶粉的销售旺季,订单主要来自广东、浙江等地,生产线根本停不下来。”公司董事长赵林介绍。

  如今,地区畜牧全产业链格局已初步形成:培育地区级畜牧龙头企业27家、农联体9家,建成具备精深加工能力的屠宰场13家,规模乳品加工企业4家、酸奶及其他乳制品小微企业8家;“柯坪羊肉”“新和鸽”“拜城油鸡”等区域公共品牌声名鹊起,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旺、群众增收、家园常青”的美好愿景。

责任编辑:热汗古丽·哈斯木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