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汇聚澎湃动能 擘画发展新篇

——阿克苏地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26日 11:01:06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宗合

  山河安澜,田园丰美。从云端俯瞰,阿克苏地区如诗如画铺展于天山山脉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

近年来,阿瓦提县艾西曼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年天气转冷都会有大批候鸟途经此地。

天山托木尔景区博孜墩。

  从产业集群的葳蕤蓬勃之力全面迸发,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伟力,从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到持续发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阿克苏地区这片生机盎然的广袤沃土,正以昂扬之姿,汇聚澎湃动能,擘画发展新篇,步履铿锵地绘就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画卷。

  天地可鉴,时光为证。

  这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这翻天覆地的壮阔图景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拔节生长的阿克苏。

  无边光景一时新。今天的阿克苏地区正将满怀的感恩之情,化作不竭的前进动力,大踏步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科技创新

  集群拓展筑牢发展“压舱石”

  “投产以来,我们已生产1.3万多吨绿氢,并通过科技创新把绿氢产业链条串起来,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氢能项目管理专家方虎说。

9月3日,库车市热斯坦街道民间艺人、歌舞表演爱好者在龟兹文化探访路清代城墙遗址前表演龟兹乐舞,展现龟兹文化魅力。

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建成投用。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项目现场。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这个位于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该项目已申报专利及专有技术10余项。

  这只是阿克苏地区把科技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全力拓展产业集群筑牢高质量发展“压舱石”的一个缩影。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70年前的阿克苏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产不了一斤铁、一尺布,全部依赖外部调入或手工制造。1949年解放军进驻阿克苏时,全地区仅有一台47千瓦的小型柴油发电机,由汽车引擎带动供电,电力供应几乎为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克苏地区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开放大门打开,资金来了、人才来了、企业来了,阿克苏地区逐步走出“资源富区、经济穷区”的怪圈,成为吸引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抢滩登陆的风水宝地。

  数据显示,2024年,阿克苏地区GDP为1953.98亿元,实际增长6.1%,总量居全疆第三、南疆第一。

  10多年来,阿克苏地区坚持把协调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尤其是着力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协同平稳增长。通过培育油气、煤炭、棉纺、绿矿、粮油、果蔬、畜牧、文旅、商贸、战略新兴等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搭建起坚实的“四梁八柱”,为经济稳增长注入了持续动力,实现了从“样样都有”到“个个都强”,也实现了从“工业强基”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

  这是气势磅礴的交响曲。站在2025年的坐标点上回望,你会看到什么?

  你会看到,依托260多万亩小麦、450万亩林果、780多万(头)只牲畜,阿克苏地区正聚焦打造全疆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区,建成1个国家级农科园、8个自治区级农科园,引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41家,苹果、核桃等优质农产品已摆上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一线城市居民的餐桌。

  你会看到,依托750多万亩棉花、171家纺织服装企业,新疆棉花在阿克苏地区实现了从一朵棉到一根线,从一根线到一匹布,从一匹布到一件成衣的转变。

  你会看到,依托油气产业、煤炭产业、绿矿产业,体现阿克苏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集群效应凸显。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交出亮眼答卷,得益于阿克苏地区积极吸纳和集聚科技创新要素资源。

  围绕打造环塔里木经济带高新技术引领示范区和南疆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集聚示范区的目标,阿克苏地区放眼全国招引“双一流”高校人才,先后全职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412人。近3年组织召开460余场技术需求与成果转化推介会,促成232项专利转让、196项技术合作及208项成果转化。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路正宽

  多浪河景区水鸟轻盈,阴干山脚下沙漠变果林,绿色防护林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系上“绿围脖”……行走阿克苏大地,绿水青山可触可见,“金山银山”可感可及。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重点风沙策源地,抗击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最前沿,曾经全年沙尘天气超过100天,植被覆盖率不足3.35%,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30多年来,累计投入40多亿元,开展百余次植树造林大会战,如今在沙漠边缘筑起一道长50公里、宽47公里的“绿色长城”。这项工程成为全国荒漠绿化、“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典范,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克苏地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接续实施了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空台里克区域、艾西曼区域等“五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大力推进阿克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完成荒漠化治理550万亩、造林476万亩。

  如今,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林地总面积达1916.46万亩、草地面积5174.37万亩、各类湿地总面积232.35万亩、各类自然保护地13个1156.2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9.08%……阿克苏也因此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绿色发展,也让阿克苏各族群众在生态红利中吃上了生态饭、走上了致富路。

  阿克苏地区坚持顶层设计,出台“谁建设、谁管护,谁投资、谁受益”的优惠政策,不断探索“以林养林、以绿富农”发展路径,实现“政府得绿、百姓得利”。统计显示,阿克苏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450万亩,占全疆林果总面积的1/4,2025年预计果品产量300万吨、总产值200亿元,林果业人均纯收入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1/3左右。林果产量及产值均居全疆首位,真正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良性循环,让群众在绿水青山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生态底色亮丽,集观光、康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模式,让各族群众走上了“旅游+”新路子。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接待游客1897.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20.08亿元。

  “‘两山’理念是发展观、生态观、文明观的全新升华,指引阿克苏大地发生了深层次精彩蝶变。”阿克苏地区林草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帕坦木·艾沙表示,将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之路,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生态阿克苏。

  凝聚人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家亲餐厅”“一家亲商贸城”“一家亲早夜市”“一家亲蔬菜店”“心连心商店”……在阿克苏市王三街,数百对结对认亲商户其乐融融,很多店铺都以“一家亲”为名。

  一条街,足以照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在阿克苏大地上,生活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等30余个民族。进入新时代以来,阿克苏地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文化浸润到产业协同、从干部引领到群众参与……一项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举措,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深走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深植各族群众心间。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阿克苏地区先后建成柯柯牙纪念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它乾城、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龟兹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场馆。同时充分运用历史文物、历史遗存、博物馆等,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度”和“滋养度”不断提高,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仅2024年以来,各类文化场馆接待群众就达300万人次,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

  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阿克苏地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毫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构建民生保障服务体系,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极大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世纪80年代,阿克苏市开启第一代住宅建设,始建于1986年的香格里拉小区就是典型代表。“当年从漏雨平房搬来时,集中供暖、独立卫浴已是巨大改善。”94岁居民张月秀回忆。

  截至2024年底,阿克苏市已建城区面积达153.59平方公里,住房总量增至16.31万套。从“有居”到“优居”,阿克苏地委又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教、宜医、宜养、宜游的“六宜”阿克苏,目前共建成各类公园51个;创建全国普通高中改革试验区;建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42家;推动6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天山托木尔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打造克孜尔石窟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龟兹古城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今日阿克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生态良好、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一个崭新的阿克苏呈现在世人面前。

  雪峰耸立,天山山脉见证了阿克苏沧桑厚重的历史;万水奔腾,多浪河畔呼啸的列车,展示出阿克苏澎湃向前的势能。

  站在新起点,阿克苏地区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奋勇向前,逐梦未来,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热汗古丽·哈斯木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