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峥嵘七十载 筑梦新时代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09日 10:38:08    来源:阿克苏日报

  核心提示:

  面对“六山三滩一分地” 资源局限、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找准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培育“造血功能”是释放经济发展强劲动能的关键。要依托独特的边境区位优势,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别迭里口岸对外开放布局发展边境商贸物流、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持续扩大“丝路泉城·传奇乌什”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塑造新疆乃至全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硕果盈枝。70年来,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乌什县广大党员干部扎根乡村振兴主战场、产业发展第一线、基层治理最前沿,锻造无坚不摧的基层战斗堡垒。如今的乌什县,经济发展势如破竹,地方生产总值从一穷二白跃升至2024年的75.53亿元,发展动能强劲有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亲如一家,绘就守望相助的和谐画卷;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工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从44.66%提升至78.14%,绿水青山生态底色愈发明显;民生领域普惠共享、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乌什县实现了从“边陲末梢”到“开放前沿”的历史性跨越,正以昂扬的姿态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乌什篇章。

  社会治理:从凝心聚力到共建共享的进阶

  (一)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乌什县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牵头抓总的重要位置,各级党组织从2014年的449个增加到614个,党的基层堡垒更加坚固;党员从7297名发展到13100名,党员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成为维护团结稳定、促进改革发展的“先锋队”;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1119名高校毕业生、1072名急需专业人才到基层一线工作,为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注入源头活水,实现人才聚集与夯实基层基础同频共振,党的基层组织活力不断迸发。特别是2022年以来,乌什县牢固树立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累计打造自治区、地区级“五个好”党支部示范点77个,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245名、优秀共产党员736名,积极营造“一个党员一面旗”的良好风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民族团结凝聚进步力量。乌什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扎实开展,“三项计划”深入推进,互嵌发展“共居共学”、兵地融合“共建共享”、衢乌交流“共事共乐”的生动局面全面形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库尔班·尼亚孜坚持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办学、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创办全疆第一所民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打造中华文化大院,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特别是2022年以来,乌什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成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乌什县第一小学等集体先后荣获全国、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示范)单位”称号,乌什籍外出务工党员萨拉木·买买提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荣登2024年“中国好人榜”,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三)平安建设构筑和谐社会。乌什县扎实开展平安建设“拓展、提升、示范、带动”四大工程,创建自治区优秀平安乡(镇)6个,平安村(社区)111个、平安家庭54810户、平安医院12所、平安学校158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特别是2022年以来,群众工作扎实开展,五乡四镇“一站式”矛调中心实体化运行,全方位收集社情民意、困难诉求,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妥善化解各类信访矛盾2600余起、化解率99.66%。坚持依法治县,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9个乡(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一规划两纲要”落实落地,执法监督、规范执法司法行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法治讲堂”“法治教育基层行”常态开展。

  经济腾飞:从百业待兴到繁荣昌盛的跨越

  (一)乡村振兴擘画发展图景。乌什县紧紧围绕“六个精准”“六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举全县之力、集各方之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补短板强弱项,投入扶贫(衔接)资金44.34亿元,实施项目837个,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县15669户63560人脱贫、74个贫困村退出,2019年底实现贫困县“摘帽”,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6550元增长到21678元,增长231%。特别是2022年以来,乌什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粮、果、畜、设施农业“四大富民产业”齐头并进,粮食生产总量由27.89万吨增长到35.36万吨、增长26.78%,特色林果提质增效、畜牧养殖扩繁增量、冷水鱼养殖稳产增收,有效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设施农业、订单蔬菜等多种特色作物种植面积7.35万亩、亩均收益1600元,为农民增收注入新活力。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9.8%、生活垃圾治理率90.39%,打造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乡村产业实现新发展、乡村人居环境展现新面貌、乡村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取得新进步,乡村振兴迈出崭新步伐。

  (二)经济发展绘就坚实底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举措,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位居地区前列,较2014年分别增长269.2%、526.6%、708%;先后有278名衢州市援疆干部人才倾情帮助,累计投入援疆资金36.13亿元、涉及援疆项目375个,县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活力持续增强。特别是2022年以来,乌什县千方百计谋发展、抓招商、上项目,昆仑红辣椒深加工、新疆凯希贝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别迭里口岸仓储等项目落地乌什,G219国道乌什段实现通车,世界最高(247米)的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完成封顶,新华乌什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构网型储能电站全面并网运营,清洁能源总装机规模292万千瓦,走在南疆各县(市)前列。2024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别迭里口岸对外开放,填补了阿克苏地区无对外开放口岸的空白,同年9月别迭里口岸实现临时通关,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24亿美元。

  (三)文旅融合擦亮城市名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旅融合理念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7个、星级农家乐15个、自治区研学旅游基地2个、自治区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1个、3S级滑雪场1处,接待游客数从7.27万人次增长到283.63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从0.15亿元增长到8.48亿元,2019年荣获新疆乡村旅游目的地年度大奖、新疆旅游房车与露营服务年度大奖、新疆旅游扶贫年度大奖。特别是2022年以来,乌什县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乌什三宝钥匙扣、衢乌情折扇、乌什诗词书签、龙生九子白瓷礼盒等系列文创产品,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丝路泉城·传奇乌什”文旅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依托别迭里口岸临时开通有利契机,进一步打通乌什县与吉尔吉斯斯坦旅游线路,推动双边资源共享、线路互通、产品互补、客源互送,乡村文化旅游节、“豫见新疆”重走玄奘之路自行车联赛暨中国·环塔自行车公开赛(乌什站)、冬季冰雪主题活动等系列文化体育活动成功举办,有效提升了乌什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民生改善:从基本保障到幸福生活的蜕变

  (一)育才树人培养时代新人。坚持把办好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全县教职工总数从2014年的2888人增至3967人,中小学本科学历教师占比从30.22%跃升至82.12%,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占比从2.61%升至3.57%,落实各阶段教育惠民资金13.44亿元、惠及学生50.1万人次;学生入学率、本专科上线率、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特别是2022年以来,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目标,坚定不移补短板、促均衡、提质量,8名学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1名学生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被教育部授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乌什县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育体系》经验做法被中央深改办推广。

  (二)医疗保障兜牢健康底线。积极落实特困供养人员(含孤儿)个人缴费部分100%全额补助,脱贫人口、低保对象及“三类户”分类定额资助参保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2014年以来,共落实医疗资助资金9000余万元、实现困难群体分类资助参保达32.79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5269.74万元、救助11.24万人次。特别是2022年以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扩)建7家医疗机构,新增医疗用房面积5.98万平方米,配备CT、核磁共振、数智眼科筛查设备、DR、C形臂等先进医疗设备48台(套),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984人增加到1665人,县域内就诊率达96.3%;高水平承办中医针灸健康传播暨“杨继洲针灸文化”活动,针灸文化广场落成启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继洲针灸”工作室、“张缙教授传承工作室”相继落成,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民生福祉激发奋斗热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成养老院6所、农村幸福大院9所、日间照料中心7所,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5.88亿元;2014年以来,着力构建“大就业”服务体系,累计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7.45万人次,劳务创收突破18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1.3万套、棚户区改造5499户,建设安居富民房2.99万余套,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特别是2022年以来,设置助餐点106个,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社保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在95%以上;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1.3亿元,建设城区供热管网92公里、供气管网78公里、供水管网65.59公里,新增停车位1.29万个、城区绿地面积804.7公顷,投入资金1.11亿元、实施农村“煤改电”工程,惠及3.08万户,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文化繁荣:从文化传承到文明乡风的升华

  (一)经典传承弘扬文化根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新打造“我爱浙疆”系列文化品牌,“玛纳斯”“击石乐”“匹尔舞”等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心田。特别是2022年以来,深入实施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馆)、林基路革命烈士纪念馆、南孔儒学研学基地等文化润疆重点项目,构建“2园9馆3中心”宣传阐释阵地,儒学文化、围棋文化、针灸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乌什县依麻木镇中华文化大院入选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十佳”案例,《奔腾的托什干河》《这一百年》《天边的沙枣花》等一批宣传推介乌什的文艺作品反响良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二)活动赋能滋养精神沃土。以燕山文化大擂台、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为载体,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学历史、知新疆、爱祖国”“强国复兴有我”等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是2022年以来,乌什县成功举办第二届“衢州烂柯杯”世界围棋公开赛8强赛、半决赛、2024乐居乐杯中国围棋甲级联赛新疆乌什专场以及第八届“衢乌杯”新疆业余围棋公开赛等系列团结人心、激扬正气的文化体育活动,成为新疆首个承办国际性围棋赛事的县市。

  (三)文明乡风涵养时代新风。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文明实践内容,把学习身边好人榜样作为提升党员干部素养的有力抓手,塔依尔·米吉提、周飞、牙生·卡地尔等45人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中国好人”“最美新疆人”“新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等殊荣,掀起崇贤尚德新风尚。特别是2022年以来,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13566”工作机制,创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21个,延伸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27个,2.6万余名志愿者参与“移风易俗”“惠民助农”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23年乌什县成功创建为自治区文明城市。

  生态焕新:从荒滩戈壁到绿水青山的蝶变

  (一)植树造林厚植生态底色。坚持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快推进托什干河生态治理,动员全社会掀起植绿热潮,累计实施退耕还林项目25.9万亩、托什干河生态治理建设工程23.36万亩,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造林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沙棘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称号。特别是2022年以来,乌什县积极推进涵养水源、植树造林、防沙固沙各项工作,全县森林面积增加至86.94万亩,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奋力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答卷。

  (二)生态文明构筑绿色屏障。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突出特色、共建共管”的原则,落实“村庄林园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岗坡林果化”,在103个行政村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完成绿化面积1.26万亩,建成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22.87万亩,实现“村之绿”“林之美”“林之富”。特别是2022年以来,乌什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5天,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不断增进群众生态福祉。

  (三)绿色转型推动和谐共生。将防沙治沙与沙棘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全面加强野生沙棘林保护力度,积极推进沙棘产业化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深挖沙棘潜力,沙棘种植面积达16.88万亩(挂果面积4.62万亩),其中野生沙棘1.73万亩(挂果面积1.73万亩)、人工种植沙棘15.15万亩(挂果面积2.89万亩)。特别是2022年以来,积极引进沙棘加工企业4家,构建涵盖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带动150余人稳定就业,2024年沙棘果产量达5927吨、产值2371万元,努力实现绿了戈壁、美了乡村、富了百姓的美好愿景。 

责任编辑:达吾提·图尔荪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