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扎根南疆筑伟业  情系职工谱新篇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9日 10:07:21    来源:阿克苏日报

  核心提示:

  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推动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在服务阿克苏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强生机活力。

  从塔里木河滋润的绿洲,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明珠,地区工会七十载风雨兼程,以无数暖心服务与坚实维权,打造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70年来,地区工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组织建设:从零星组建到全面覆盖

  地区工会组织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早期工会组织建设较为薄弱,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批厂矿企业的建立,造就了阿克苏第一代现代产业工人队伍,逐步推动了工会组织发展。持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县级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先后将一批年富力强、有专业知识、能联系职工群众、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干部选拔到县(市)工会领导岗位。同时,扎实推进基层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截至目前,全地区共有基层工会组织3345个,工会会员29万余人。2022年以来,地区工会全力攻克“两新”组织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累计新建“两新”组织基层工会1310个,发展“两新”组织工会会员78851人,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35158人。指导1786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和职代会制度,覆盖职工14.27万人。指导各级工会累计在2297家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工作,确保地区百人以上重点企业单独签订集体合同率动态保持在85%以上,其他企业单独签订集体合同率在80%以上,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动态保持在95%以上。

  服务职工:从基础帮扶到全链服务

  地区工会的服务工作经历了从简单帮扶到全方位、全链条服务的巨大转变。2022年以来,地区工会推进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精细摸排基层待就业人员就业意向,结合用工需求,开展“理论+实操”多层次、特色化培训教学,让学员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能熟悉操作技能,为毕业即就业打下良好基础。2022年以来,地区工会累计举办家政服务、电子计算机操作使用、养老护理服务等技能培训10余场次,培训职工群众1500余人次,助力1400余人次实现就业,实现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的“双丰收”。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完善“工会驿站”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常态化动态发布企业招工信息,加强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就业需求。同时,与人社等部门加强合作,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招聘活动,吸引上千家企业提供工作岗位5000余个,涉及上百个工种,有效畅通了待业人员的就业渠道。地区工会以调解为主,发挥多方协商合力,强化劳动争议源头治理,主动联合地区司法部门、律师协会等单位,建立9个“工会+法院”劳动争议多元调解中心。依托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集中受理职工法律服务、帮扶救助、意见和建议等维权服务需求。累计办理职工诉求2030余件次,帮助上万名职工解决拖欠工资5300余万元,工会法律监督作用得到有效凸显。

  维权机制:从单一调解到多元化解

  地区工会在维权机制建设上实现了从单一调解到多元化解的发展。2022年以来,地区工会联合法院累计设立9个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成功调解纠纷42件,从源头预防劳动领域风险。已建成15个“枫桥经验”服务站,积极参与地区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法治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的落实。启动纺织工业城“枫桥经验”职工法律服务站项目,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权益维护等一站式服务。强化企业劳动关系矛盾的源头治理,定期开展法治宣传、劳动法规培训和劳动关系风险评估,推动矛盾就地化解,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联合地区司法局、地区律师协会及18家律师事务所和109名专职律师,组建14支“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普法宣讲小分队。以“普法大讲堂·工会伴我行”品牌活动为引领,开展法律法规进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六进”宣讲活动,有力推动“八五”普法工作迈向深入。依托“工会+”多元调解机制,组建了一支由393名劳动监督员构成的队伍。运用“一函两书”机制对企业合规状况进行监督,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些机制的建设有效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技能提升:从传统传承到创新培育

  地区工会高度重视职工技能提升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近年来,地区工会始终精准锚定地区各类重要产业建设需要,多措并举打通职工成才渠道,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先后开展了阿克苏市第一届网约送餐员职业技能竞赛、库车市第二届“思源杯”劳动技能竞赛、沙雅县“红船杯”职业技能大赛、柯坪县“传承工匠精神、放飞技能梦想”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地区公安局大数据智能应用比武竞赛、地区公路管理局“丝路交通杯”劳动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形式多样、富有成效,有效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2022年以来,先后组织1592家企业、8609个班组、17.87万余名职工参加了“安康杯”竞赛活动。2021年至今,完成了3300项“五小”134项劳模引领以及38项“尖端技术”技术创新活动成果的自评和推荐申报工作,有力促进了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和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规落实落地。与阿克苏技师学院联合挂牌成立了地区首家工匠学院,地区4家工作室获得自治区总工会命名,分别是“赵鹏飞劳模创新工作室”“吴洪涛创新工作室”“曾庆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张文兰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地区共有全国劳动模范15名,自治区劳动模范138名,地区劳动模范328名。

  资金投入:从资源有限到强力保障

  地区工会工作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支持。坚持困难职工帮扶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和正常退出机制。困难职工家庭从2016年的17388户减少到2025年50户,累计发放困难职工帮扶资金1111万余元,实现符合条件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全覆盖。节日期间走访慰问一线职工、长期高(低)温环境职工、先进模范人物和其他生活困难职工等群体34万余人,发放慰问金4423万余元。启动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以来,累计参保单位4823个,参保人数3.6万余人。受益职工4万余人次,享受互助金报销金额1310余万元。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建设工会驿站200个、全国最美工会驿站12个、自治区最美工会驿站7个、打造智能化驿站93个,服务职工群众63万余人次。为5246名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环卫工、困难企业女职工、一线女职工开展“两癌”免费筛查,举办防癌专题讲座155场次。建设女职工哺乳室71家、“工会爱心托管班”9家,托管职工子女1200余人。培育女职工创新工作室7家,其中自治区级4家、地区级3家。多方争取355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沙雅县、温宿县、阿瓦提县、乌什县、新和县、柯坪县6个县级工人文化宫新建改造项目。

  改革历程:从传统工作到创新服务

  地区工会工作经历了从传统模式到创新服务的深刻变革。为激发工会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地区工会与地委组织部联合印发《阿克苏地区县(市)总工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以县(市)总工会换届为契机,加大“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推进力度,制定“一县一策”措施清单,认真做好“对口联系、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巩固深化”四项工作,推动县级工会实现“政治引领强、组织功能强、服务阵地强、制度机制强、作用发挥强”工作目标。结合实际,修订完善《阿克苏地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由地区工会先行垫付集体协商指导员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每月工资中上级补助资金,并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缴纳住房公积金。印发实施《阿克苏地区工人文化宫新建改建项目补助管理办法》《阿克苏地区工会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阿克苏地区工会重点项目补助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等多项抓规范、管长远、促发展的工作管理制度,推进县级工会工作法治化、科学化。

  七十年风雨兼程,地区工会始终与职工群众心连心,以“娘家人”的担当,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服务全周期的保障网,成为边疆稳定和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先后获得“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会系统先进集体”“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

责任编辑:夏莉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