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龟兹明镜》座谈交流会暨阿克苏系列原创作品集读者见面会成功举办

展示原创文艺作品  讲好阿克苏故事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26日 10:20:54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邓丽娟 杨尊志 通讯员 詹晓鹃 王红丽) 11月25日,阿克苏党群服务中心四楼书香氤氲,《龟兹明镜》座谈交流会暨阿克苏系列原创作品集读者见面会在此举行。活动汇聚了阿克苏地区及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文艺界代表、本土作家、学者及读者百余人,以诗集《龟兹明镜》为引,集中展示阿克苏系列原创文艺作品,彰显了阿克苏地区文艺创作的蓬勃生机。

  本次活动的焦点之一,是库车本土作家吉尔(本名黄凤莲)的最新力作——诗集《龟兹明镜》。这部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以古龟兹(今库车)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为核心,收录百余首诗歌,分为“古道长吟”“山河月明”“吉光片羽”“龟兹明镜”四辑。作者以脚步丈量库车大地,深入探访北山冶炼遗址、龟兹故城、库木吐喇石窟等遗迹,将龟兹乐舞、土陶、红铜制作等非遗技艺转化为诗意的语言,再现了古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融共生的历史图景。

  吉尔的创作源于对故土的深情。她自四岁迁居库车,成年后以诗人和记录者的视角重新“发现”这片土地,历时四年寻访民间手工艺人、文物专家,记录当下濒临消失的土肥皂制作、马具工艺等技艺,以及传承人对文化记忆的坚守。诗集中,《可可沙冶炼遗址》《细君公主》《时光之镜》等篇章,既是对历史的叩问,也是对文明兴衰的哲思,被誉为“映照龟兹历史与内心的明镜”。

  本次活动不仅是《龟兹明镜》的交流平台,更是地区文艺创作成果的集中亮相。现场同步展示了“走进阿克苏”系列丛书及二十余部本土原创作品,涵盖小说、散文、纪实文学、摄影、书画等多种体裁。其中,“走进阿克苏”系列丛书历时两年编纂,以诗词、文物、新闻、摄影等多元形式,系统梳理了阿克苏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民俗风情及乡村振兴成果,构建了立体化的文化记忆场。原创文学作品《王三街》《南天山的月亮》《托木尔峰下》《阿克苏的故事》等,聚焦兵地融合、绿洲生活、产业变迁,以文学笔触记录时代脉搏。艺术类作品《镜头里的阿克苏》《书画里的阿克苏》《诗词里的阿克苏》通过影像、书法、绘画与诗歌的互文,呈现了阿克苏的山水之美与人文之盛。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阿克苏故事”的丰富谱系,既有对千年龟兹文明的深情回望,也有对当代发展成就的热情礼赞,彰显了文艺工作者“以文载道、以艺通心”的使命担当。

  当天,地区文联与新华书城签订合作协议,设立“阿克苏系列原创文艺作品专栏”,为本土作品提供长效展示平台。吉尔也为现场读者签名赠书,气氛热烈。

  记者了解到,11月22日,吉尔新诗集《龟兹明镜》读书分享暨诵读会在库车市龟兹非遗工坊举办。活动通过朗诵、舞蹈、音乐与走秀等多种艺术形式,将纸墨间的文字化为动人的视听体验。活动当日,“吉尔龟兹文化挖掘及通俗化研究工作室实践基地”也在龟兹非遗工坊正式揭牌。

  近年来,地委、行署始终将文艺事业作为文化润疆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支持、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地区投入专项资金,扶持本土作家出版作品五十余部,培育了吉尔、李涛、魏世周等一批基层文艺创作者。同时,创新“文艺+”模式,如将《龟兹明镜》改编为诵读、舞蹈、音乐剧,在非遗工坊举办沉浸式读书会,让静态文本转化为动态文化体验,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未来,我将继续深植本土、守正创新,以更多有筋骨、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讲好阿克苏故事。”吉尔在活动中表示。

责任编辑:夏莉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