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国媒体人盛赞阿克苏:龟兹故地流淌着民生幸福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26日 23:46:21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
“龟兹亦是库车,让我们一起共赴千年盛宴,梦回盛世龟兹……”6月18日晚,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库车市的库车大馕城,大型沉浸式歌舞剧《杏花之约·丝路龟兹》像往常一样激情启幕。
台下瞬间观众聚集,有库车市各族群众,有沿独库公路而来的游客,还有参加“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题采访活动的16国媒体人。此时,对于白天刚刚参观了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的媒体人来说,古老壁画中时而迎风旋转、时而落花飘摇的龟兹女子“穿越”到了现实,而眼前千姿百态的舞蹈、余音绕梁的鼓乐,又把人的思绪引向远古。
6月18日晚,大型沉浸式歌舞剧《杏花之约·丝路龟兹》剧照。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摄
霓裳羽衣舞、胡腾舞、五色狮子舞、苏幕遮、龟兹套曲、木卡姆……在确认演出人员不是国家级演出团体而是库车本地演出队之后,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真理报》主编穆斯塔菲娜·阿尔米拉赞叹道:“太让我震撼了!想不到小城市居然有这么高水平的演出团队。服装、舞美是那么鲜艳好看,音乐、灯光是那么节奏协调。”
接下来两天的行程里,首次来新疆的穆斯塔菲娜·阿尔米拉又随团到沙雅县盖孜库木乡、库车市克孜尔尕哈烽燧、新和县加依村、库车市龟兹小巷等地采访,她对龟兹文化越来越喜爱。她最大的收获和感悟是,中国政府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非常认真,能够把古佛教文化、石窟壁画、乐舞、文物等文化遗产保护下来,给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东西,对龟兹故地范围内老百姓是一种造福,对外地游客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贡献。
在阿克苏地区不到三天的集中采访中,16国媒体人被灿烂而厚重的龟兹文化所陶醉。大家来到夕阳西下的克孜尔尕哈烽燧时,争相与烽燧遗址、文化雕塑合影;来到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新和县加依村后,对传统民族乐器的传承和发展听不够,对“十步之内,必有工匠”的街巷看不够。
6月19日,16国媒体人在新和县加依村景区参观。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摄
16国媒体人的镜头、笔端,记录了龟兹故地流淌着的民生幸福。在沙雅县红旗镇多勒昆村村民艾则孜·艾合买提家,艾则孜一家人和邻居们的富足生活不仅仅体现在宽敞明亮的安居房、现代化家具家电等衣食住行上,还体现在村里人通过流转土地、学到先进农业技术之后的底气中;在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库车利华纺织有限公司,媒体人看到,棉花产业链的延伸,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是就业渠道的拓宽和家庭收入的提升。
在位于沙雅县盖孜库木乡沙漠边缘的中电建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建设现场,16国媒体人被防沙草方格“护卫”的一排排光伏电板震撼到了。现场的项目经理杜思伟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23亿千瓦时,按照每个家庭日用电量10千瓦时计算,可以供11万余家庭用电一年。
对此,来自荷兰、瑞典、加拿大、瑞士等国家的媒体人很感兴趣,他们围着项目经理及其他工作人员问个不停,当了解到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要聘用大量务工人员,同时在光伏区周围种植大片梭梭林时,感叹这真是一个从开始建设便给老百姓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民生项目。
6月19日,16国媒体人在中电建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建设现场采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摄
“来到阿克苏后,沿途我看到从低到高一层层不同种类的植物覆盖沙漠边缘,不禁对这里的治沙工作产生了深刻印象。而到了这个光伏产业园区后,荒漠绿化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相结合,更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要把这些真实的素材带回去,向所有人讲述我这次采访的亲身经历。”瑞士独立媒体“新媒体”创建者娜塔莉·贝内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