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古木春秋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05日 22:47:11 来源:石榴云/今日新疆
宋洁云/文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3月15日起正式施行,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这些跨越千年的生命,正以其独有的姿态续写着生态文明的新篇章。
三山两盆的雄浑地貌孕育出新疆古树名木的万千气象。它们历经世纪风雨,依旧苍翠擎天,如青铜雕塑刺破苍穹,年轮里深嵌着丝绸之路的生态密码。这些绿色史册不仅记录着西北边疆的生态变迁,更以活态形式守护着三山两盆,成为无可替代的自然遗产、不可复制的“绿色国宝”。
温宿县天山神木园古树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它们是刻录乡愁的时空坐标。天山瑶池畔的白榆静守碧波,温宿神木园的古树群环抱故土,和田的“核桃王”“无花果王”“葡萄王”携手珍藏着丝路故事。它们既是地理坐标,更是记忆纽带,每道斑驳的树纹都是游子望乡的眸光,每片舒展的新叶皆是记忆绵延的注脚。
历史长河中的绿色丰碑尤为动人。左宗棠率军西征时栽植的“左公柳”,至今仍在哈密绿洲摇曳生姿。伊犁河谷的“林公夏橡”,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豪情熔铸成自强不息的集体记忆。周恩来总理在和田种下的巴旦木,以亭亭华盖荫庇民族团结沃土,枝头绽放的不仅是春华秋实,更是中央对边疆发展的殷殷期盼。这些活态史书以年轮铭刻沧桑,让文化血脉在绿荫下生生不息。
近年来,自治区通过在各族群众中广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在全区各地深入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多地试点开展古树名木养护复壮等一系列举措,生动诠释着保护古树名木的深层内涵——不仅是年轮的延续,更是文明的传承。
这些凝结了时光的自然奇迹,是不可复刻的生态孤本,何其珍贵。守护好这些“绿色国宝”,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行动所需,更是对自然的虔诚敬畏,对文明的庄严承诺。
当我们抬头仰望一株古树,看到的不仅是枝干擎天的雄姿,更是中华民族与自然对话的千年智慧。当孩童将祈福红绸系上苍翠枝头,当古老年轮又添新纹,这便是生态文明薪火相传的印记。随着《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施行,古树名木必将焕发新生。让我们携手守护好这些“绿色国宝”,在丝绸之路上筑起生生不息的生态长城,让中华文明的根系在年轮中永续绵长。
继续阅读:
① 天山南北 古木迎春
② 岁月的见证者
③ 千年胡杨的精神密码
④ 野苹果树王的古今传奇
⑤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