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不得不说的西域都护府那些事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1日 01:46:16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5月18日,经过近两年的场馆建设、策展、征集文物和布展工作,西域都护府博物馆终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开馆。多年来关于西域都护府治所的发掘及研究成果,在这个展台上得到展现,一件件考古实物有力阐明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历史上的西域都护府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西域都护府是怎么设立的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这个名字的出现,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从此,汉中央政权通过设立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任命官员、派兵驻守并屯田、统计户口、推行政令等方式,对这片土地行使主权,也由此奠定了之后历代中央政权有效治理西域的基础。
而汉统一西域并设置西域都护府也经历了较长的过程。
西域都护府博物馆内汉代河西、西域地区屯田示意图。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张骞通西域之后,保障连接东西方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安全畅通这件事,深受汉中央政权重视。公元前105年,汉朝派军队到新疆伊犁河谷一带屯田,这是中央政权在西域屯田的开端;公元前101年又设置使者校尉,率数百士卒到轮台、渠犁一带屯田;公元前68年,又开始在车师一带屯田。这些举措当时是为了保障往来使者队伍的生活供给和行程安全,也为统一西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0年,控制东部天山北麓的匈奴日逐王降汉,汉终于统一西域,并设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到了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彼时,西域都护府及西域长史府的管辖范围包含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西域都护府设立的影响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是改变了西域此前“无所统一”的政治局面,形成了由西域都护领导、西域副校尉协助、戊己校尉管理屯田戍卒、受中央册封任命的各城邦首领管理各地的军政管理体系。《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各城邦首领及官员“皆佩汉印绶”。
二是屯田制度的推行,让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劳动工具及劳动能手,相继来到西域。这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保障了驻军的生活必需,促进了当地社会发展,屯田戍边也成为之后历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域的良策。
三是戍边将士修筑城垒烽燧保障丝绸之路安全畅行,推动了商贸的繁荣。这番景致,就是《史记·大宛列传》记载的“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四是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日渐加深。来自中原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典籍、礼仪制度、民俗文化、手工技艺等都获得了西域百姓的认同,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西域都护府究竟在今天哪里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西域都护府博物馆策展人陈凌认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所以,探寻2000年前西域都护府治所位置的课题,已经被学界关注了上百年。
史料记载留给研究者的信息非常有限,《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这个城的位置“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另外在描述龟兹时写到“东至都护治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
汉代的“一里”转换出来就是现在的415.8米,这样算,乌垒距东边的阳关约1100公里,距西边的龟兹约140公里,距北边的渠犁约130公里。按照今天的行政政区划定,乌垒应该就在轮台县境内。
虽然圈出了大致范围,但问题也来了。近现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轮台县境内共发现汉唐时期的城址十多座,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和丰富的信息能明确哪座是乌垒。
在学界众说纷纭中,陈凌于2012年提出了“西域都护府遗址群”的概念,他认为,治所统辖地域范围内有多个层级的管理机构,遍布各地,而西域都护府治所在公元16年左右从乌垒城搬迁到它乾城,所以对西域都护府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单个遗址,而要着眼整体,每一处遗址在年代、性质上的新发现,都能推进对西域都护府的整体认识。
2017年,在“汉唐丝绸之路的开拓——西域都护府”研讨会上,学者们经过讨论认为,乌垒城极有可能就在轮台县的卓尔库特古城和奎玉克协海尔古城两处遗址中,具体是谁,还要经过系统考古。
卓尔库特古城遗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次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卓尔库特古城遗址、奎玉克协海尔古城遗址,它们也被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两汉西域都护府军政建置体系考古。
经过数年的考古发掘,在多学科技术手段的合力下,两座古城面目已经逐渐清晰。
上世纪20年代末,黄文弼调查奎玉克协海尔古城时,认为它可能是“汉代仑头城”。2011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经过考察,也判断这里是乌垒城。但根据最近的发掘,考古人员这里在春秋早中期就已经形成人群聚落,到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建成了有高大城墙及建筑的城址,但到战国晚期这座城已开始走向衰败。这与西域都护府设立和发展的时期不相符。
而考古人员在与奎玉克协海尔古城相距9公里的卓尔库特古城却有了不同的收获。经过6年的探究,陈凌和考古队已经判定了古城的年代、大小、性质。这座古城遗址建于战国晚期,两汉时期是它的繁盛期,沿用至魏晋后废弃。它的繁盛期与西域都护府的年代很吻合。
古城拥有外城、内城、高台三重城结构,这种形制在目前已发现的中国新疆及相邻的中亚地区的城址中极罕见,它的规模和工程量都很大。另外,建筑中使用了中原文化特征明显的朱漆木柱和榫卯结构等构件,这是汉代高级别建筑专用的。
西域都护府博物馆展陈的“常宜之印”为中央政权颁给西域地方官员的官印。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只有得到中央政权强有力的社会和经济资源支持,才能建出这样一座高等级城址,可见它在当时有很高的地位。
虽然历经百余年的探索,西汉西域都护府治所的准确位置仍然没有定论,但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还是收获了有诸多史学研究价值的新发现——确认奎玉克协海尔古城是目前新疆正式考古发掘年代最早的城址,建于春秋时期;确定卓尔库特古城是塔里木盆地北缘汉晋时期的高等级大型中心城市;判断乌什喀特古城应该是西汉后期至东汉时期西域都护府治所所在地它乾城;阔纳协海尔古城遗址是唐安西都护府下设的乌垒州治所所在地……
这些发现,都为最终确定西域都护府治所所在地乌垒城位置奠定了重要基础,对研究历代中央政权治理新疆历史以及丝绸之路古代城市考古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