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四力 改文风丨冰川底下凿通途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16日 23:22:56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
“施工进度已过了围岩条件最差的区域。”8月14日,站在西天山特长隧道平导洞内,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G219线昭苏至温宿公路项目EPC—1标段总工程师李刚向记者讲述隧道施工存在的困难。
莽莽天山横亘南北,如一道亘古屏障,将伊宁与阿克苏遥遥相隔,两地间最便捷的往来要穿过险绝的夏特古道。
千百年来,跨越天山的征程从未中断。2023年,昭温公路项目开工,公路穿越了夏特古道,南北疆之间最西部的一条公路大通道正式落地。
跨冰河、越冰川,昭温公路项目由大量的桥梁、隧道组成,其中最为知名的是西天山特长隧道。
西天山特长隧道穿越天山西段,长15.7公里,施工区域绝大部分被冰川覆盖。穿越冰川但不能破坏冰川,项目团队舍弃了传统的斜井和竖井工艺,在隧道双主洞之外设置一条平导洞辅助隧道主洞施工,不仅避免了施工粉尘、尾气对冰川的影响,还能为主洞施工探明前方地质情况。
“头顶就是木扎尔特冰川。”李刚指了指头顶,“隧道要穿越冰川,意味着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年初,平导洞施工所用的硬岩掘进机(TBM)“昭苏号”进入了第一个断裂带,断裂带长360米,围岩自稳性极差,加之冰川积雪融水源下渗,形成活跃的地下渗流系统。
8月14日,西天山特长隧道平导洞内,建设者在检查TBM运行情况。刘俊 摄
“我们料到了断裂带地质很差,没想到这么差,7个月内TBM被卡死6次。”李刚说。
平导洞最里侧,隔着钢拱架铁丝网,能看到碎石堆积。那种破碎状,就像一整块煤炭被铁锤砸开后,煤块四散的感觉。
李刚掏出一块碎石说,断裂带以蚀变岩为主,这种岩石一碰就碎,遇水则快速崩解,岩石受刀盘挤压后像麦芽糖一样糊住刀盘。在这种破碎岩石中,刀盘前方的掌子面又极易塌方,最终造成刀盘被卡死。
起初,建设者利用超前注浆加固的方式,即把一种聚氨酯注入到山体岩石中,希望把破碎的岩石粘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再慢慢掘进。
效果不明显。因为施工人员隔着刀盘难以判断注浆部位就是岩石最破碎的区域。
技术人员坐在一起,纷纷提出不同的建议,最终决定用“注浆+救援导洞”的方式施工。
温源强是平导洞技术主管,他指着平导洞左右两侧以及头顶的位置说:“在左右侧以及顶端开挖3条救援导洞,导洞一直挖到刀盘前面的掌子面处,施工人员找到最破碎的岩石区域后,再进行注浆。”
效果不错。建设者一边开挖救援导洞,一边缓缓掘进,最终,“昭苏号”通过了断裂带围岩条件最差的区域。
“我们会加紧施工,以日均掘进20米的速度把耽误的时间追回来。”温源强说,“等到隧道打通了,从昭苏到温宿就有了公路大通道,去南疆就是一脚油的事。”
站在木扎尔特冰川下,群山间的公路建设者的身影虽显渺小,却在创造着改天换地的奇迹。他们在天山腹地凿通途,即将铸就又一条“天路”。
相关新闻:
记者感言丨书写在冰川上的精神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