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新疆·英烈魂丨汪德祥:长空铸魂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31日 17:02:44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磊
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挺拔,烈士纪念碑巍峨矗立。在这片沉静的土地下,长眠着为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英烈,曾在蓝天之上践行使命的汪德祥烈士便是其中之一。
汪德祥,原名王德祥,1916年出生于安徽六安一个贫苦家庭,自小见证了底层人民的苦难。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插到他的家乡,15岁的汪德祥毅然加入红军,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一年后,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后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谈起汪德祥的一生,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讲解员王婧婧眼含泪光。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汪德祥追随部队转战南北。长征期间,三次爬雪山、过草地的磨砺,让这个年轻的战士愈发坚毅。他历任传令兵、班长、总部译电员等职,在不同岗位上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
1936年长征胜利会师后,汪德祥随西路军总部直属队转战河西走廊,与军阀马步芳展开浴血奋战。枪林弹雨中,他始终冲锋在前,用生命守护革命火种。次年,他随西路军左支队余部到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进入“新兵营”整训学习。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为后续的战斗和工作积蓄力量。
1938年2月,凭借优异的表现,汪德祥被选入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学习飞行。这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航空领域的农家子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汪德祥始终铭记自己的信念,毅然投身新的事业。他说:“我们是为党、为革命学习,一定要学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学习期间,汪德祥刻苦努力,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汪德祥对飞行技术的追求近乎苛刻,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飞行实习,他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深受苏联顾问和教官的好评。”王婧婧敬佩地说,“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他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航空门外汉成长为优秀的飞行员。”
1941年,汪德祥被授予中尉军衔,正式成为一名航空飞行员。
1942年6月9日清晨,汪德祥驾驶着一架双翼战斗机升向3000米的高空,开始高难技术飞行训练。他先是完成了大小坡度的盘旋急转弯,随后进行翻滚练习。但他觉得第一次不够理想,决定进行第二次特技训练。然而,意外就在此时发生。飞机翻滚时旋转速度异常之快,霎时由翻滚变成了螺旋下降。由于飞行高度有限,根本来不及改出螺旋,汪德祥最终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
“以前在课本里学到革命先烈的事迹,总觉得有些遥远,了解了汪德祥烈士的故事,我深受震撼。”在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托克逊县第二中学学生萨巴图拉·海力吾感慨万千,“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贡献力量。”
如今,汪德祥烈士的事迹被一代代传颂,他的精神如同不灭的灯塔,指引着后人前行。每年,都有无数人来到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缅怀这位为航空事业献出生命的英烈,感受他那份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