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窟音乐图像大典》出版 收录新疆13处石窟壁画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3日 23:59:2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银璐报道)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中国石窟音乐图像大典》近日出版,新疆13处石窟的壁画被收入其中。
龟兹石窟壁画上乐舞表演画面。资料图
《中国石窟音乐图像大典》全册近500页,43万字,是音乐考古与图像研究的突破性著作。它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文献考证,系统梳理了全国石窟音乐文化内容,填补了多项研究空白。特别是对散见的洞窟、摩崖造像以及野外亟待深入抢救保护的中小型洞窟进行了音乐内容的排查与量化统计,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新疆石窟寺专项调查数据显示,新疆现有石窟寺及摩崖造像遗址共58处,含1291个洞窟、57尊摩崖造像。这次进入《中国石窟音乐图像大典》的包括龟兹石窟群的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森木塞姆石窟、玛扎伯哈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阿艾石窟、台台尔石窟,高昌石窟群的柏孜克里克石窟、胜金口石窟、伯西哈石窟、七康湖石窟、吐峪沟石窟、雅尔湖石窟。
龟兹乐曾是唐代宫廷“十部乐”的四夷乐之首,龟兹石窟壁画中记录的歌、舞、乐内容非常生动,壁画上的乐器包含琵琶、阮、箜篌、箫、鼓、钹等20多种,而舞蹈有包括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模拟舞、碗舞等在内的十几种。在比较有代表性的克孜尔石窟38号窟的壁画中,有一处被称为《天宫伎乐图》,图中乐伎们有的演奏,有的起舞,有的边奏边舞,展现着龟兹乐舞丰富的表演形式和灵活多变的编排。
史料中记载过古代高昌乐表演时的编排阵容,包括舞者打扮、乐手类别,还注明了腰鼓、羯鼓、箫、横笛、琵琶、铜角、箜篌等乐器分别由几人演奏。考古人员在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发现了演奏龙首箜篌的壁画,把龙首装饰在箜篌上,体现了当时高昌乐在发展中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新疆的石窟寺开凿始于公元3世纪前后,盛行于5世纪至8世纪,现存遗址主要集中在阿克苏地区和吐鲁番市,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也有分布,它们见证了佛教在古代西域传播的历史,实证了新疆历来是多元文化荟萃、多种宗教并存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