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新疆

“小”足球转动“大”团结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10日 04:53:24    来源:石榴云/今日新疆

  在帕米尔高原东麓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足球滚过昆仑山的积雪,滚过江南的烟雨,在每一个热爱它的少年心中种下友谊的种子。这些种子正在发芽、生长,最终将编织成一张跨越千里、连接各民族的同心圆。

  ● 《今日新疆》记者 龚利 / 文图

  秋日的阳光洒在阿图什市第一中学的足球场上,22个身着红蓝球衣的身影奔跑、传球、呐喊。15岁的穆海麦提·阿克木一记精准传球,场边立刻爆发出欢呼——“好球!”孩子们欢呼着拥抱在一起。这样的晨练场景,在这座被誉为“百年足球之乡”的边城阿图什市每天都在上演。

  共同的热爱铸就友谊

  阿图什的足球血脉,流淌得比人们想象的更为久远。

  1885年,在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依克萨克村,村民们用两顶皮质的帽子塞满棉花,缝制出了第一个“帽子球”。1927年,依克萨克村足球队来到喀什,与英国、瑞典两国驻新疆领事馆小学组建的足球队进行比赛,分别以2∶1、7∶0击败了对手……这些斑驳的历史碎片,拼凑出这片土地深厚的足球底蕴。

  “小时候看爷爷、爸爸踢足球,长大了自己踢球,对我们来说,踢球是一种传承。”阿图什市第一中学足球教练亚森江·巴拉提说。自2000年以来,仅阿图什市就走出了22名职业足球运动员,这个数字对于一个边疆小城而言实属不易。

  2025年8月,自治区首届“援疆杯”中学生足球联赛开赛在即。一支由16名昆山队员和12名阿图什队员共同组成的U14昆阿“并蒂联”中学生校园足球代表队,在阿图什市积极备战。

  一次训练赛上,昆山队员吴世博给穆海麦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比赛进行到第48分钟,比分1∶1。穆海麦提凭借爆发力强行带球突破,在吸引防守后,将球回传给接应的吴世博。后者面对上抢,以一个假动作晃过对方防守球员,随即将球送出转移。两人对视一笑,穆海麦提喊道:“漂亮!”

  赛后,吴世博主动找到穆海麦提:“你的爆发力太强了,我差点就跟不上了。”两个浑身湿透的少年站在场边,比画着刚才的攻防动作,直到教练催促才依依不舍地分开。

  “这就是足球的魅力”,亚森江感慨,“无论你来自哪里,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对足球的热爱让年轻人迅速成为朋友。”这次比赛,代表队在昆山市第二中学季笠老师和亚森江的共同带领下取得了优异成绩,穆海麦提获得“最佳球员”称号。

  足球教会的不只是战术

  “援疆杯”比赛结束后,穆海麦提邀请吴世博一起逛巴扎。

  烤包子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维吾尔族老人弹奏的独它尔琴声悠扬,孩子们在摊位间追逐嬉戏。两个少年走在巴扎上,从喜欢的球星谈到擅长的科目,从古尔邦节要油炸馓子聊到江南地区的秋天要喝桂花酒。他们发现,尽管来自相距5000多公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但却有那么多的共同点。分别时,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相约下次在昆山见。

  这样因足球结缘的故事,在阿图什并不少见。

  在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来自昆山的援疆体育老师尹冰,正带领着一支由多民族组成的U10足球队进行日常训练。

10月17日,在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来自江苏省昆山市的援疆体育教师尹冰,正带领着一支由多民族队员组成的U10足球队进行日常训练。

  “刚来时,有些孩子很内向,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不主动说出来。”尹冰回忆道。他开通了一个视频号,并交给孩子们一个特别的任务——当一回“小老师”,用国家通用语言录制足球教学视频,讲解“正脚背颠球”“脚尖挑球”等基础动作。

  这项任务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为了讲清楚一个动作,孩子们会认真地琢磨、练习,国家通用语言也变得流利起来。视频发布后,收获了来自各方的鼓励与点赞。足球教会孩子们的不只是战术,还有表达、理解与团结。

  对尹冰来说,这次援疆之行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赛场上,孩子们的技术虽稍显稚嫩,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那种无畏与自信,是孩子们给他上的生动一课。

  在阿图什市硝鲁克中学,女子足球队的变化同样让人欣喜。

  4月,中国足协副主席、前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球员孙雯来到阿图什市,姑娘们激动地与偶像孙雯合影,并说:“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孙雯笑着答道:“你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为更好的自己,是姑娘们的心愿。球队中场穆斯丽麦·阿不都热西提今年15岁,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升入初中后,她对未来感到迷茫,在班级里也变得沉默寡言,直到她加入了足球队。那个曾经在教室里低着头的女孩,找到了属于她的天地。她变得爱笑,会主动跟人打招呼,甚至能自信地拍拍教练的肩膀开玩笑。

  “女孩和男孩一样,都可以逐梦绿茵场。足球让她们看到自己真实、闪亮的模样。”硝鲁克中学女子足球队教练如扎吉·艾麦提江说。10月23日,这支队伍在“石榴籽杯”2025年青少年克州足球联赛中夺得冠军。

  画出一个同心圆

  在阿图什市硝鲁克中学的校园里,拜合拉木·阿卜杜外力、艾菲尔丁·艾斯卡尔等新疆本土球星的海报引人注目,这些从家乡走出去的足球明星,如今成了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偶像。

  “我要像他们一样,身披国家队战袍,为国争光!”14岁的柯尔克孜族少年买买提谢热甫·托胡达力是硝鲁克男子足球队的一员,“去年拜合拉木在国家队比赛中凌空抽射、破门,助中国男足2:1击败印尼队,那个夜晚,我们全村人都聚在电视机前欢呼。”

  从新疆走出的足球少年们,正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家乡的小队员们也沿着偶像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追逐着自己的足球梦想。

  “近几年,拜合拉木、艾菲尔丁等一批新疆球员入选国字号球队,他们的优异表现不仅能带动更多家乡娃娃参与足球,还能提升他们为国争光的荣誉感。”新疆足协副主席吐拉洪·阿不都热合曼说。

  足球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赛场上,没有地域之分、民族之分,大家为共同的目标而拼搏;赛场外,孩子们交流训练心得,分享日常点滴。这种因足球而生的情谊,不仅增进了解和信任,更在无形中画出了一个以足球为圆心的同心圆。”阿图什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干部常坚德说。

  如今,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在阿图什市逐步普及,足球运动不仅走进了校园,还融入了课堂,成为各中小学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图什市有校园足球场82座,实现所有学校足球场全覆盖。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9所,成立足球队168支,参与学生人数达2400余人。

  阿图什市文旅局体育科科长何世锋说:“我们希望各族青少年在绿茵场上并肩奔跑、切磋球技,在每一次传球、射门中加深了解、增进情谊,为阿图什足球乃至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足球在新时代的阿图什,继续着它的使命。它滚过昆仑山的积雪,滚过江南的烟雨,在每一个热爱它的少年心中种下友谊的种子。这些种子正在发芽、生长,最终将编织成一张跨越千里、连接各民族的同心圆。

责任编辑:刘鹏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