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新疆榜样|朱马力·哈来西:接过父亲的马鞭,就是接过了护边的责任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15日 11:59:08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陈疆林
“边境线就是我的家,守护好这里,就是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我心里才踏实。”11月5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护边员朱马力·哈来西骑马巡边时说。

朱马力·哈来西(右一)和队友在巡边(资料图)。秦文哲摄
1996年,12岁的朱马力第一次跟随父亲踏上巡边之路。当界碑上“中国”二字映入眼帘时,守护国土的种子就在他的心里开始萌芽。
“孩子,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中国人,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沾着先辈的心血,必须用心守护。”父亲牵着他的手说。
此后数年,朱马力成了父亲巡边路上的“小跟班”,白天记地形、认路线,晚上听父亲讲巡边护边故事。
很快,朱马力对边境线上的每一道沟壑、每一块标志性岩石都烂熟于心,哪里有陡坡、哪里易发泥石流、哪个季节河水会涨潮,他都知道,13岁便成了远近闻名的“边防通”。
2009年,父亲退休后,25岁的朱马力正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护边生涯。
“我接过父亲的护边工具,就是接过了这份责任。”朱马力抚摸着父亲留下的马鞭,眼神坚定地说。这一干,就是17年。
朱马力的巡逻路线是哈拉布拉克乡最艰险的路段之一:需跨越一条宽约20米的季节河,河水夏季暴涨、冬季结冰;穿过3个常年大风肆虐的山口,翻越两座海拔超4000米的达坂及五六座山岭,空气稀薄、终年积雪;巡边路往返一次就要走30多公里,他每周至少巡逻三次,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雪水。
朱马力不仅是边境线的守护者,还是群众的贴心人。
2024年5月,雨季来临后,河道及山沟的洪水持续冲击路面,导致多处巡逻路段出现塌陷。
朱马力迅速组织60余名护边员投入抢修。经过15天的连续奋战,受损道路全部修复,为巡逻工作和牧民出行筑牢了安全防线。
2024年7月初,一个紧急情况传来:执勤的护边员发现12户牧民赶着近500头牦牛,正向附近的危险区域转场。朱马力听到消息后,立即与边防干部带领4名护边员,骑着马赶赴该区域。
正值中午,烈日炎炎,他们一路疾驰,2个多小时后终于追上了牧民。
“老乡们,这里地形危险,跟我走,我给你们找安全的转场路!”朱马力耐心向牧民讲解。
在他的劝说下,牧民们转往安全区域,他一直将所有牧民和牲畜送达目的地。
截至目前,朱马力等护边员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80余起,在暴风雪、洪水等灾害中多次参与救援,累计寻找并拦回失踪牛羊200多头(只),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下,朱马力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盖起了新房、买了汽车,有人劝他换个轻松的工作,他却始终坚守在护边岗位上。
“好日子都是党给的,我们要感恩图报。”朱马力常常对大儿子讲,“护边是咱家的光荣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在他的影响下,大儿子也时常跟着他巡边。
“朱马力是我们护边员的榜样,经常带动身边人一起守护边境、服务群众,常态化开展边境安全隐患排查,为边境安全筑牢了一道道坚实的防线。”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边防委员会办公室干部阿吉巴依·巴合提努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