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报道丨【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柯柯牙的绿色蜕变 生态与经济共舞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18日 21:51:52 来源:丝路视听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讯(记者:关荣 司熠 邓鸣琴)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如约而至,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 20 周年。放眼今日新疆,绿水青山绘就壮美画卷,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双缩减”,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实现“双下降”。在阿克苏柯柯牙,这片曾受风沙肆虐的土地,用近 40 年的生态坚守,交出了一份荒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双赢的优异答卷。
从“沙进人退”到“绿锁黄沙”
1986年,柯柯牙绿化工程正式启动,拉开了阿克苏向沙漠宣战的序幕。那时候,这里是 “晚上睡时盖着被子,早上起来被子全被风沙覆盖” 的风沙重灾区,土地坚硬到 “铁锨挖不动、坎土曼砍不动”,建设者们只能靠放炮松土,再用人力抬、挑,独轮车推土造林。
近 40 年接力奋斗,阿克苏人以 “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的柯柯牙精神,让荒漠焕发新生。现在,柯柯牙区域从最初的“一点绿” 变为 120 万亩 “绿色长城”,累计锁住黄沙 550 万亩、造林超 470 万亩。
林果产业的富民之路
绿水青山的“颜值”越高,金山银山的“价值”就越大。阿克苏市多浪红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红光,是当地最早 “吃螃蟹” 的果农之一。1980 年代末,他将 48 亩放牛放马的荒地改种苹果,虽最初 3000 棵树苗仅成活 280 棵,但他咬牙坚持。如今,他所在的合作社果园已经达到 1 万亩。
赵红光的儿子赵浩绅,更是接过生态接力棒,用现代化手段升级产业。他在温宿县沙河镇打造 3000 亩标准化基地,通过实行公司化管理的果园“枝枝结果,叶叶见光”。到9月底,采收的冰糖心苹果,经过分级、冷藏等环节后,就可以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
绿色经济的无限可能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阿克苏的绿色价值不断延伸,生态旅游成为新的“金流量”来源。在柯柯牙镇,昔日荒漠变身“生态氧吧”,果树下的农家饭菜、露营地成了市民休闲首选。当地居民文昆明将自家果园空地改造成露营农家院,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十几人就业,年收入达二三十万元。
生态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新疆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区生态修复工程高质量收官,新增造林 51.08 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 9.08%;城区按 “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 标准打造 51 座公园,人均公园绿地达 24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 43.55%,“城在林中、水在城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 的诗意场景成为现实。
“十四五” 以来,新疆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 1.3 亿千瓦,风光电规模稳居全国前列;从克拉玛依零碳试点的探索实践,到 15 个国家自然保护区、57 个湿地公园的生态守护,绿色已成为这片土地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