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网盟稿区

 “一带一路”绘蓝图泉州十年十故事②丨救死扶伤无国界 泉医援外大爱无疆

发布时间: 2023年08月22日 17:51:05    来源:闽南网

  【开栏语】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回望历史,世遗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便利的海外交通与兴盛的海外贸易,曾造就泉州“市井十洲人”的繁华盛景。

  放眼现在,这座爱拼敢赢的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日趋紧密,近年更是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在外泉商和港澳台侨资源丰富的优势,再续丝路情缘,不断谱写丝路双向合作的生动篇章。

  十年来,泉州抢抓机遇,着力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新空间,努力将蓝图转变为实景,绘就“奋斗之城”共同发展的画卷。

  即日起,闽南网与东南网联手推出策划——《“一带一路”绘蓝图 泉州十年十故事》,从不同领域、角度选取十个具有代表性且富有特色的“泉州故事”,以小见大,展现泉州积极拥抱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努力、探索、行动与成就。

  闽南网8月18日讯(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作为参与支援“一带一路”国家医疗工作的一员,尽管结束援非任务回国已数月,泉州市中医院针灸二区的副主任医师林海利,仍时常收到来自非洲博茨瓦纳当地人及华人寻医问药的信息。

  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精神,是中国医务人员身在异国他乡时刻不忘的初心。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仍在不断加强,不断推进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医”,泉州中医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历史悠久,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

  中医药的神奇让外国友人竖起了大拇指

  在非洲博茨瓦纳共和国长达两年的援医生活,让林海利久久不能忘怀,“我们为他们送去了很多医疗帮助,甚至是药品和器械,同时,我们也从那里收获了很多,毕竟我们接触到了很多只有书中提及过的病例,对我们的职业生涯是莫大的挑战……”。

  2020年9月,作为中国福建省第十六批援非医疗队队员,林海利与队友们登上了前往博茨瓦纳的飞机。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首都哈博罗内机场。

  公主玛丽娜医院是博茨瓦纳全国最大的转诊医院之一

  林海利支援的公主玛丽娜医院是博茨瓦纳全国最大的转诊医院之一,由于当地国家地广人稀,许多患者要从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来这里看病,而这里大部分是车祸外伤,还有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类疾病的病人。

  当地交通条件差,车祸骨折的病人多,加上当地医疗实行预约制,手术需要排队,等到他们的骨关节粘在一起了,可能还做不了手术,等到能手术时,发现骨关节已严重畸形,只好敲掉重新接。

  林海利说,对于这些骨关节变形,例如O型腿、八字腿的病人,有的疼痛难忍甚至影响到走路,往往这时候,中医针灸治疗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止疼效果。

  林海利在为外国病患拔罐

  慢性病患者由于疾病缠身多年,有的肿瘤长了十几年都没有切除,治疗起来不仅效率低,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

  有一位40多岁的女性患者,长年四肢疼痛,还特别怕冷,到了冬天容易发作。林海利为她把脉后,认为她需要补阳气。他按照“养阳育阴”的方向结合治疗,每个月用针刺结合红外线照射,仅做了两次患者就感到很舒服。让林海利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博茨瓦纳没有中药,无法通过针药结合的办法治疗,否则治疗效果将更明显。”

  林海利的跟班护士是当地人,前后跟过5批援非医生,在她的帮助下,自己的问诊工作变得游刃有余。“对于中医所讲的人体穴位,大部分当地人是没办法理解的,他们只感受到小小的针扎在身上的某个部位后,能立马舒服起来,脸上呈现出惊讶的表情,觉得中医针灸是非常神奇的东西。”林海利说,“尽管无法理解中医药的神奇之处,但患者非常信任我们,对我们也很敬重,常常竖起大拇指,用蹩脚的中文说‘你好棒’。”他常常被这种认可所感动。

  两年来,林海利在公主玛丽娜医院接诊病人近5500人次,他从付出中收获更多,例如遇到一些以前从未见过的病例;也遇到不少在博茨瓦纳投资办企业的华人,让他把脉开中药。

  林海利出征时留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回想起援非的日子,泉州市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陈晋说,这是值得他铭记一辈子的事,“援非是响应国家号召,作为一名医生,有责任走这条路,让我理解了大爱无疆的意义,也是医德自我修行的过程。”

  2015年6月,陈晋在非洲博茨瓦纳共和国弗朗西斯敦市,开启长达三年的医疗援助之旅。在报名参加这次任务之前,他都没听说过这个国家,还特地在世界地图上找了一下。

  当地的医疗机构虽然看上去还不错,但却面临着缺医少药的窘境。除了要克服这些难题,还需要面对一个严峻的形势,就是当地有约30%的民众,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陈晋的门诊病人,有90%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由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容易在年轻时期发生卡波西肉瘤等各式各样的肿瘤。而这些肿瘤,在中国是非常罕见的,甚至在职业生涯里都难得一见。

  由于当地没有肿瘤科医生,所以这些肿瘤患者很痛苦。援外医疗队的到来,让这些病患看到了希望。陈晋说,让他颇为感动的是,博茨瓦纳的病人都非常有秩序、有礼貌,他们很尊重医生。

  陈晋在病房询问病人情况

  尽管援非的时间有限,但陈晋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把医疗技术留下来,才能够为更多的非洲病人缓解疾病的痛苦。他时常一边看病一边用英语教学,将规范化的治疗体系教给当地的医生。

  在援助博茨瓦纳的第二年,由美国癌症协会资助的非洲疼痛控制项目在博茨瓦纳启动,陈晋成为疼痛控制委员会的一员,他针对基层医生举办了多场培训,提高他们对肿瘤的诊疗能力。

  历时三年,他带着“博茨瓦纳卫生部嘉奖状”载誉而归。“不枉此行,三年的磨炼让我增加了见识、胆识,增强了沟通处事能力及各种组织能力。”陈晋回想起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陈晋与当地医疗人员合影

  跪着上课的埃及小伙来泉求医治疗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走出国门,来自泉州的老范志万应神曲、永春养脾散、赛霉安散等中药制剂响应海内外。加之泉州海外贸易兴盛,泉州的特色中医药声名远扬。

  有一个24岁的埃及小伙子,不远万里来到泉州市正骨医院求医。当时他全身关节多处毛病,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肌力失稳、扁平足等,从上到下的毛病,让他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最痛苦的是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长达6年,无法久坐,在大学课堂上,他只能跪着或站着上课。

  他父亲带他到多国求医,不希望他年纪轻轻就大动手术,因为与泉州有生意往来,听泉州的生意伙伴说起泉州市正骨医院的中医正骨,便带着儿子漂洋过海来到泉州。

  医生结合他的情况,门诊部给予预约了多学科门诊,为他制定了系统的中医康复和治疗方案,使他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泉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疗交流历史悠久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医”,众所周知,泉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分布在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达950万。而泉州中医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

  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由泉州市国家级名老中医蔡友敬、骆安邦、吴光烈、钟秀美等倡导发起,是经国家科委(科技部前身)批准,在泉州市政府等单位的支持下举办的地区性国际中医学术会议,至今已举办13届。

  第13届研讨会在德化举行

  第13届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第13届研讨会于2018年11月在泉州市德化县举行。研讨会学术委员会成员、泉州市中医院医务科副主任医师陈文鑫介绍,大会秉承“弘扬中国中医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增进‘一带一路’周边各国和港澳台中医药团体间的了解与合作”的宗旨,以“传承、创新、合作、传播”为主题,吸引海内外代表100多人,省内外代表560多人参加。陈文鑫说,有一个来自台湾的师兄,曾到泉州学习张氏流派中医内科,如今在新加坡开办自己的中医门诊。

  据了解,历届应邀莅会的来自国内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12个国家的专家,已成为东南亚影响力较大的中医药界学术交流活动重要平台之一,也是福建省与东南亚各国中医药领域交流的重要平台。

  经过多年的坚持,“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并于2016年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列入“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的重点项目。

  令人欣喜的是,泉州在支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果。记者从泉州市卫健委获悉,泉州从2005年至2021年,共派遣博茨瓦纳共和国援助医疗人员18人,目前还有2人在外。(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刘鹏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