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网盟稿区

时隔三年,武汉更加惊艳世界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11日 16:21:25    来源:长江网

  “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

  三年前,《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和日内瓦同步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致辞中讲到武汉。

  三年来,武汉如何在做?

  8月6日,在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厚植支点建设的绿色底色 全力绘就湿地花城美丽画卷”专场上,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江波作主旨报告,湿地花城“绿色答卷”惊艳亮相。

  报告会现场。记者彭年 摄

  生态、宜居、幸福

  擦亮美丽武汉“金字招牌”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球首个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中部地区首座“千园之城”……一个个金字招牌,是“两山”理念在武汉落地生根最有力的注解。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江波作主旨报告。记者彭年 摄

  围绕“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幸福之城”三个关键词,黄江波报告,秉持“做城市园丁”的初心、“建百姓园林”的匠心,奋力建设生态宜居的湿地花城,截至2024年底,全市各类公园总数达1024座,绿道总长2426公里,林荫路总长3661公里。

  “我们用心守护得天独厚的生态财富,全力擦亮国际湿地城市‘金名片’。”黄江波说,武汉奋力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了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首创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发布了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

  报告会现场,黄江波讲述武汉湿地之美。记者彭年 摄

  谈到“宜居之城”,黄江波介绍,武汉以增绿提质为抓手,推进公园绿道串珠成链、织链成网,打造更舒适、更便利的休憩空间,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

  “近三年,全市新增绿地3000余公顷。”黄江波表示,今年,武汉将建设提升各类公园150个,持续构建布局均衡、类型丰富、功能完备的五级公园体系,“着力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在建设公园城市、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上大步前行。”

  沙湖月季园。通讯员供图

  绿色是幸福之城的底色。“我们坚持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用心用情打造‘百姓园林’,让绿意和繁花排队宠爱我们的市民朋友。”黄江波说。

  黄江波介绍,武汉现有500座“绿色驿站”扎根社区,成为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新阵地、引领绿色生活方式的新平台、提升社区文明素养的新窗口。通过政府送技术、社区腾空间、企业捐物资,发动2000余名志愿者与市民共创绿意空间。

  武汉生态宜居画卷有多美?

  听听他们怎么说:

  “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积极范例”

  “鸟中大熊猫”五分之一在汉

  “我坚信,武汉必将以其‘国际湿地城市’的远见卓识,持续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更多积极范例。”《湿地公约》秘书处副秘书长杰伊·奥尔德斯通过视频连线作报告时说。

  《湿地公约》秘书处副秘书长杰伊·奥尔德斯通过视频连线作报告。视频截图

  眼下,超3万只夏候鸟正在沉湖湿地筑巢繁衍。武汉市蔡甸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在报告会上说,沉湖湿地自2013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以来,12年间,记录到的鸟类种数从169种增加到301种,数量更是从2万多只增长到高峰期超过10万只候鸟在此栖息。沉湖湿地因此享有了“鸟类天堂”的美誉,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重要的鸟类栖息地。

  武汉市蔡甸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作报告。记者彭年 摄

  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全国仅2555只,其中五分之一栖息在武汉。报告会上,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明亮揭秘这群“鸟中大熊猫”偏爱武汉的理由:“政策、规划、投入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缺一不可,武汉一直在为它们打造理想家园。”

  报告会现场,明亮作报告。记者彭年 摄

  近三年来,志愿者巡护800多次,每年为青头潜鸭繁殖搭建人工巢台、营造水上产房,已守护了45个繁殖巢的163只青头潜鸭雏鸟成功出巢。

  人工巢台成功孵化出的青头潜鸭雏鸟。明亮供图

  “中国公园城市建设的示范”

  武汉公园绿道化身诗意栖居空间

  “相信武汉有能力承担起中国公园城市建设的示范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城乡规划专家吴志强通过视频寄语表示,武汉的公园城市建设,从“300米见绿、500米入园”到“公园20分钟效应”,一步一步从单点慢慢变成网络,完成整体空间绿色布局。

  “千园之城”如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武汉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设计院院长季冬兰表示,在公园绿地的改造提升中,尊重现有场地的肌理和文化特色,用低干预的手法进行微改造,由“大拆”变“微调”。

  武汉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设计院院长季冬兰作报告。记者彭年 摄

  武汉市生态园林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事业部总经理冷静,在报告会上分享了东湖绿道三期“织绿成网”的故事。冷静介绍,东湖绿道三期工程最难的是要解决好人文与生态相协调问题,这个破解过程,更像是一场“生态与人文的平衡术”。

  武汉市生态园林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事业部总经理冷静作报告。记者彭年 摄

  春赏樱、夏看荷、秋赏菊、冬观梅。报告会现场,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樱花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聂超仁,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科创中心负责人、高级工程师邓永成,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天敌昆虫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董立坤,解放公园园林养护一部负责人蓝松涛,沙湖公园助理研究员胡芳通过视频连线,报告武汉四季有花背后的园林智慧。

  “藏着超大城市治理的智慧”

  武汉“绿色驿站”出圈

  “过去见面只是点头的邻居,现在会相约一起修剪花枝;曾经为停车位争执的住户,如今会互相提醒给公共区域的花草浇水。”报告会现场,武昌区南湖街道华锦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林细数着社区里因绿而生的温情变化,透出“绿色驿站”背后藏着的超大城市治理智慧。

  报告会上,嘉宾讲述“绿色驿站”带给社区的变化。记者彭年 摄

  “首批报名成为志愿者的园艺爱好者,已经登上了世界园艺舞台。”武汉市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金珂伊分享说,江汉区唐蔡社区园艺师刘英曾经只是一位花草爱好者,因为绿色驿站系统学习了园艺知识,今年在2025世界花园大会上,她设计布展的创意阳台成为热门打卡地。

  2025世界花园大会上,刘英设计布展的创意阳台成为热门打卡地。通讯员供图

  打开手机,搜索“绿小武”小程序,点击“园艺探问”板块,擅长植物营养、绿化养护、盆景养护、风景园林等各领域的园林专家,每日在线为市民提供植物健康“问诊”。

  “从线下驿站到线上平台,绿色服务触手可及。”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负责人万聪表示,“我们要做的是让市民可亲近、可参与、可享受的绿色园林,让绿化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绿色驿站”把绿色送到市民家门口。通讯员供图

  武汉社科院农村与生态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朱哲学谈道,以“绿色驿站”为代表,武汉不断创新,让绿色成为城市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为超大城市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在报告会现场,沙龙环节的分享,透出“绿色驿站”背后藏着的超大城市治理智慧。记者彭年 摄

  武汉身边有多美?

  还要听听您怎么说!

  报告会上,“寻找身边的美”网络互动活动发布。邀请市民及广大网友用镜头定格身边的生态之美,用智慧为城市绿化建言献策,共同书写“湿地花城”的鲜活故事。

  报告会上,孩子们用歌声唱出了湿地花城之美。记者彭年 摄

  您可以用镜头捕捉清晨东湖边的第一缕晨光,记录小区枝头画眉鸟的灵动身影,定格孩子们在公园里绽放的纯真笑脸……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都是对美丽武汉的珍贵存档。

  您还可以为城市绿化支招献策:哪里需要添片绿?哪种花卉更适合街角?如何让公园更贴心?您的每一条建议,都有可能成为武汉变得更美的“催化剂”。参与互动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

  参与方式:1.扫码关注“江城林语”微信公众号,私信后台参与互动。

  “江城林语”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2.扫描长江头条“寻找身边的美”话题二维码参与互动。

  长江头条话题二维码

  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由市委宣传部联合相关单位主办,旨在讲好武汉市牢记嘱托,弘扬“三大精神”,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的生动实践。本场主题报告会将于8月11日(周一)晚间黄金时段在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WHTV-1)播出。

  统筹: 耿愿

  采写:记者唐婕 李建华 万建辉 明眺生 通讯员刘红蕾 向智 胡一洲 田聪 孙姝 张虹

  视频:陈峰 苫皓然

  摄影:彭年

责任编辑:夏莉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