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向“绍”行 游学润“疆”心——阿瓦提县青少年“祖国情・中华行”爱国主义研学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30日 14:20:37 来源:绍兴市援疆指挥部
为深入推动绍阿“石榴籽”“百千万工程”,促进各民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绍兴市援疆指挥部的推动下,近日,阿瓦提县第八中学(鲁迅高中)、第七中学(鲁迅中学)的师生代表赴绍兴开展“万里向‘绍’行 游学润‘疆’心”——青少年“祖国情·中华行”爱国主义研学活动,学子们在与绍兴的深度对话中,完成了一次难忘的成长蜕变。
校际携手:课桌旁的“双向奔赴”
首站走进学勉中学,校园里的香榧林成了学子们的“自然课堂”。学子们学习辨识成熟的香榧果,小心翼翼地采摘,指尖沾染的果香里满是新鲜体验。采摘结束后,两校学生围坐在一起,分享家乡趣事——新疆的瓜果种植、绍兴的民俗风情,话题不断,笑声阵阵,陌生感在轻松交流中悄然消散。阿瓦提县鲁迅中学八年级1班的木娜瓦尔说:“今天的学勉中学之行,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不仅要为考上好高中而努力,更要为自己的未来思考。学习最终的彼岸,是成为真正自由而丰富的人,研学让我看见了自己未来的模样,恰逢未来正等待着我向它迈进。”
随后抵达绍兴一初,大家先走进校内的鲁迅纪念堂,看着墙上的生平资料与珍贵照片,听老师讲述鲁迅与绍兴的深厚联结;接着体验特色课程,在老师指导下尝试与鲁迅作品相关的文创设计,虽未亲手完成复杂作品,却在构思与交流中加深了对文学文化的理解,眼中满是专注与好奇。而身为“鲁迅系”的阿瓦提学子们听到这些介绍后,心中满是骄傲与自豪,再次加深了对“鲁迅精神”传承的认同感。
最后来到鲁迅高级中学,在老师带领下参观校园:刻有鲁迅名言的文化长廊、陈列科创作品的实验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每一处都让学子们驻足观察,随后在报告厅,老师分享学校“以文育人”的办学理念与特色课程,学子们认真记录,遇疑问便举手请教,对“优质教育”有了更具体的认知。
文脉寻踪:一场跨越山河的文化对话
“这就是课本里写的百草园吗?”站在鲁迅故里的菜园前,阿瓦提县的学子们难掩好奇。顺着青石板路前行,三味书屋里的“早”字依然醒目,鲁迅祖居里的旧式家具静静陈列,孩子们第一次发现:原来课本里的文字,能如此生动地“活”在眼前。
若说鲁迅故里是“人文之旅”,宁夏博物馆便是“历史之约”。馆内展厅里,西夏文石碑、丝路出土的陶器、革命时期的步枪,串联起从古代文明到近代抗争的岁月。
在兰亭,学子们沿着古人的足迹,领略“曲水流觞”的雅韵,体会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描绘的意境。在周恩来祖居,学子们了解周恩来总理的家族历史和成长背景,感受先辈的家国情怀。在鲁镇,大家通过观看精彩的社戏,参观黄酒博物馆,深入了解了绍兴的民俗文化和黄酒文化。
营地闯关:汗水里的 “成长必修课”
研学不只是“看”与“听”,更有“动”与“闯”。在绍兴研学营地,皮划艇与丛林穿越两项挑战,成了学子们最难忘的“实践课”。学习皮划艇时,刚开始有人掌握不好平衡,船在湖面打转,同组的伙伴立刻教他调整姿势;当船桨划出整齐的水花,两人相视一笑的瞬间,“协作”有了最生动的注解。
丛林穿越的赛道上,高空绳索、悬空木板让不少孩子起初有些胆怯。“别怕,我拉着你!”前面的同学伸出手,后面的人咬着牙跟上,每闯过一个关卡,队伍里就会响起一阵欢呼。完成挑战后,满头大汗的学生艾丽菲热说:“这场营地实践,让少年们在汗水里学会了坚持,在互助中懂得了团结,更体会到‘集体’二字的重量。”
满载而归:把“绍兴记忆”变成“成长动力”
闭营仪式上,没有华丽的舞台,却有最真挚的分享。学子们围坐在一起,有人弹起都塔尔,唱起《歌唱祖国》;有人拿出画纸,展示自己笔下的鲁迅故里与宁夏博物馆;还有人主动站起来,说要把这次研学的所见所闻,讲给家乡的弟弟妹妹听。
当研学证书递到手中,学子们的眼神里满是不舍,更有坚定。从阿瓦提到绍兴,万里路程不仅是空间的跨越,更是认知的成长,学子们看见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之美,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温暖力量,更在心中种下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这场“万里向‘绍’行”,终会化作滋养“疆”心的养分,让这些来自阿瓦提县的学子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带着这份收获,勇敢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