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援疆

凝心聚力七十载 文化润疆谱新篇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03日 11:04:40    来源:苹果红了/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自治区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统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增进认同为目标,创新“润”的载体,激发内生动力,在凝心聚力上下功夫,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以文铸魂 凝聚人心

  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喜庆氛围里,拜城县米吉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谈巨大变化 赞辉煌70年”草根宣讲活动。

  “以前的村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外出方便多了。”老党员玉山・买买提感慨道。

  “现在村里大变样,老人有茶座、孩子有托管,我奶奶天天去老年食堂吃饭,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草根宣讲员阿比旦木·艾合买提说,70 年的发展给农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宣讲尾声,村民们跳起麦西热甫,唱着“新疆是个好地方”,表达对美好生活和祖国的热爱。

  如今,各级宣讲团、草根宣讲员奔走在阿克苏各地,开展接地气、聚人气的宣讲,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彰显“大时代”,凝聚起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今年8月,地区启动“铸牢共同体 共筑强国梦”国旗下大宣讲活动,通过“宣讲+互动”“宣讲+案例”宣讲+文艺”等形式开展宣讲,受教育干部群众406.34万人次,生动诠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阿克苏实践。

  在教育领域,地区构建“大思政”格局,以“1+9+N”工作体系为中心轴,统筹推进学校思政工作,创新开展“时代新人说”青少年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实施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青少年融情工程”,推动“祖国情·中华行”“寻古探今—与阿克苏跨越时空的对话”等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引导各族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学生陈瑾瑜在参加地区文博院(博物馆)研学后说:“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让我明白惠从何来、恩向谁报。”

  地区还深入挖掘运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实施库车市林基路烈士纪念馆、乌什县别迭里烽燧保护加固等文物保护项目,完成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展馆提升改造,建成地(市)国学书院、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新疆印章博物馆等一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工程,依托各级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常态化组织开展党性教育、红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以文聚力 增进共识

  在文化馆学习技艺、在城市书房静享阅读、在博物馆触摸历史……阿克苏市滨河公馆小区居民黄岩说:“‘四馆一中心’是近距离了解历史、感悟文化的好去处。”

  近年来,阿克苏逐步构建起以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2个中心馆,18个县(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为总馆,10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101个城市书房、1332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文化阵地为延伸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地区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龟兹文化、多浪文化底蕴,推出一批文艺精品。长篇小说《王三街》入选中国作协2020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诗集《我从未与世界如此和解》获首届天山文学奖提名奖,网络MV《阿克苏情缘》获自治区第七届“天山文艺奖”,《爷爷的萨玛瓦尔》获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并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元宵晚会。大型音舞诗画《阿克苏之约》、舞剧《杏花之约 丝路龟兹》、沉浸式情景剧《印鉴西域·丝路华彰》等吸引全国游客来阿打卡,电影《长风万里》《阿克达拉》《地上的云朵》等来阿取景创作,一批文艺名家来阿交流,更多优质文化项目落地,有力提升了阿克苏的文化影响力。

  8月10日至20日,情景歌舞剧《春风吹绿柯柯牙》赴浙江巡演,生动诠释“两山”理念,引发广泛关注。“我爱浙疆”文化润疆工作品牌,有力推动浙阿两地文化交流。2023年,浙阿两地签署《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援疆产业发展提升计划(“双珠”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6年)》,今年地区又联合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第一师阿拉尔市印发《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我爱浙疆”文化润疆工作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人文社科铸魂、主流舆论引导、文化平台搭建、乡风文明培育等十大行动,构建浙阿两地文化润疆协同机制,为两地文化交流互鉴、凝聚发展共识提供了政策支撑。

  以文育人 培育新风

  自治区成立70周年前夕,地区各地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鲜花点缀大街小巷、张张笑脸满是幸福……这些场景正是地区深耕精神文明建设、厚植文明沃土的生动写照。

  地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

  地区广泛开展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推选活动,目前,地区共有各类先进典型160余人。今年,库车市消防救援大队长宁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李运飞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成为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这些先进典型通过“道德模范走基层”活动,走进文明实践阵地宣讲860余场次,凝聚奋进力量。

  地区还建成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439个,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治区示范点108个,组建“8+N”志愿服务队伍3487支,招募志愿者40.36万人;打造“品牌队伍+特色项目+典型人物”文明实践生态链,培育“雷锋车队”“阳光巴郎”“新时代文明实践燕山之声”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近百个;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佳节”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形成“阿里木的一生”“农家四季菜单”“柯小驼讲文明风尚”等一批典型经验做法,不断丰富文明实践内涵。

  8月12日至14日,地区“新风润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暨移风易俗文艺作品展演活动在沙雅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通过挖掘文明实践典型、以文艺形式传播移风易俗理念,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社会风尚。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经成为传播文明理念、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阿瓦提县巴格托格拉克乡英买力村党支部书记张伟说。

  地区还积极探索运用“文明+积分”的兑换奖励机制,广泛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 六大习惯贵养成”等系列活动,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大力刊播弘扬文明新风的相关稿件,播发《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润人心》《柯小驼“文明新风进万家 六大习惯贵养成”系列公益漫画》等公益广告、原创H5、漫画、短视频等,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田。

  以文兴业 繁荣发展

  龟兹小巷里,游客沉醉古巷的韵味与历史的厚重;刀郎部落里,游客跟着演员畅快歌舞;天山托木尔景区里,游客体验着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阿克苏成为国内外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今年1至8月,地区累计接待游客3098.74万人次,同比增长20.5%。

  7月26日至27日,2025温宿峡谷音乐节在天山托木尔景区大峡谷举办,许巍、杨坤、房东的猫等音乐人与两万余名乐迷相互奔赴。和田乐迷王甜甜说:“第一次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里观看音乐会,感觉很特别。阿克苏的文旅活动丰富多彩,让人来了还想来。”

  地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旅游兴阿”战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旅产业“强”起来、城市名片“亮”起来。持续擦亮“丝路古龟兹 神奇阿克苏”文旅名片,让阿克苏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文旅产业持续壮大。

  5月25日至26日,2025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在库车市举办,让阿克苏一跃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龟兹小巷、库车王府、花帽巷等地通过改造焕然一新,一批老字号、新态潮品入城开铺设店,龟兹博物馆、库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示中心、龟兹乐舞体验馆等景区借助数字技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龟兹文化底蕴。“龟兹宝宝”“温宿豹豹”“柯小驼”“域见·糖心心”等IP形象,以玩偶、雕塑等形象出现在大街小巷,也出现在笔记本、钥匙扣、手办等文创产品中,独特的地域辨识度,让游客直观感受到阿克苏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风情。

  今年夏天,乘坐“长三角号”旅游专列来到阿克苏的宁波游客冯燕说:“这次旅行,我不仅看到了风景,还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与厚度。我买了很多‘龟兹宝宝’文创送给朋友,他们都很喜欢。”

  除了景区景点,地区还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春节、元宵、端午等节日期间策划大型文化活动,将龟兹乐舞等融入现代节庆场景,促进各民族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当前,地区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凝聚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促进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推动文化润疆工作迈上新台阶。(记者 张路 通讯员 马婧

责任编辑:艾尼瓦尔江·依明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