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心语|把知识化作春风 吹进孩子的心田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03日 12:06:35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柴琼工作照。本人供图
柴琼
2024年8月,我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与理想,从湖北武汉来到博乐市高级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接手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援疆的日子,像博尔塔拉河的流水般缓缓淌过,它悄无声息地带走了日历上的数字,却在我心底沉淀下无数深刻的思考与感悟。这段旅程里,我渐渐明白,援疆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段伴随成长的珍贵修行。
初到博乐时,我的教案里是“传递先进理念”“助力成绩提升”的明确目标。可随着与这群孩子的相处渐深,我慢慢意识到,援疆的意义远比“支援”二字更厚重。教育不只是知识从书本到课堂的传递,更是不同文化间的温柔交融,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真诚对话。
讲《将进酒》那天的场景,至今仍清晰如昨。当我读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后排一个男生忽然举起手,声音里满是期待:“老师,我们博乐没有黄河,但有博尔塔拉河,它也会奔流向远方,是不是和黄河一样壮美?”那一瞬间,我心底忽然被触动——原来最好的教学,不是让学生追着远方的知识跑,而是帮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到知识的温度与共鸣。于是,我顺势放下课本,让学生们分享自己与博尔塔拉河的故事,最后我们顺着这份对家乡的热爱写作文,那些文字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满是真挚的情感,字里行间都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当然,教学路上也有需要跨越的坎。文言文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是当地学生的难点,为了帮他们突破瓶颈,我试着把文言长文《鸿门宴》改成“课本剧”,让学生分组扮演刘邦、项羽、樊哙等角色,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演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紧张氛围;讲《荆轲刺秦王》时,我让他们模仿荆轲的语气诵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抑扬顿挫间感受文字里的悲壮与豪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更点燃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如今,博尔塔拉河的流水还在继续向前,我的援疆时光也在一天天书写新的故事。我不再纠结于“教会了学生什么”,反而常常心怀感恩:是这里的孩子让我重新理解了语文教育的温度,是这片土地让我懂得了教育的使命与价值。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从前我只懂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如今才真正领会其中深意,这份“有关”,是看到学生能用文字描绘家乡时的欣慰,是听到他们说“以后要去更多城市看看,把博乐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时的感动。
未来的日子里,我想继续做博尔塔拉河畔的“教书人”,用心去教,用爱去育,把知识化作春风,吹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作者系湖北省援疆人才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雅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