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援疆

天山深读丨从“千里求医”到“门前就诊”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09日 11:25:10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

  “患者情况危急,急需救援!”10月30日傍晚,一通来自吉木萨尔县老台乡东沟村的急救电话,迅速激活了村、乡、县三级医疗协同响应机制。一名老年女性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高效协同下,最终转危为安。

  从求助到入院治疗,全程仅用48分钟。

  这场高效协同救治的背后,折射出新疆近年来在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的持续努力。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急诊科主任艾斯买尔江·艾尔肯和同事在巡诊路上。图/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提供

  近年来,新疆在医疗卫生领域持续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据11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6场)公布的数字,截至2024年年末,全区(含兵团)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超过1.9万家,每千人口拥有床位达到7.85张,卫生健康系统人员总数增至31.46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分别提升至3.19人和4.12人。通过深化医教协同,新疆已建立起涵盖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形成了基本医疗、疾病预防、科技教育、中医药、卫生健康行政执法等门类齐全、专业完善的卫生健康队伍,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有效满足各族群众的健康需求。

  曾几何时,新疆医疗资源分布呈现“北强南弱、城强乡弱”的格局:优质三甲医院高度集中于乌鲁木齐,农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则长期面临人才与设备的“双短缺”,“看病远”“看病难”曾是众多家庭难以回避的现实。

  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新疆以基层为重点,系统推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组建7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及10个城市医疗集团,实现县域内人、财、物统一管理,有效激活基层服务能力,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在泽普县医共体总院(泽普县人民医院),长期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困扰的肉山古·艾米都拉病情迎来了转机。在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蔡鸣天为其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和护理团队精心照护下,病情显著改善。“以前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了,是这里的医生、护士让我重新看到了阳光。”肉山古激动地说。

  针对县级医院难以处理的疑难重症,新疆进一步打通双向转诊通道:一方面,持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22家三级公立医院托管帮扶40家县级医院,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另一方面,围绕“大病不出疆”目标,构建国家与自治区两级区域医疗中心网络,疑难病种覆盖率和新技术应用水平持续提升。

  在喀什,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工程7.8万平方米建筑拔地而起,500张床位提前投入运营。依托“刚性+柔性+增派+援疆研究生”多元支援模式,广东协调29家大型三甲医院医护人员驻点支援。目前,该院已建成两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不再为就医辗转千里。

  人才是医疗卫生体系的根基。新疆通过实施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持续为基层输送“健康守门人”。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急诊科主任艾斯买尔江·艾尔肯入户为老人测量血压。图/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提供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急诊科主任艾斯买尔江·艾尔肯便是其中之一。学成归来后,他七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翻雪山、越冰河、进毡房,年均下乡巡诊150余天,建立3000余份电子健康档案,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移动的医院”。

  自2008年起自治区系统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以来,累计向乡镇卫生院输送8700余名本(专)科医学专业毕业生。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基层“健康守门人”队伍茁壮成长。

  从“千里看病”到“门前就诊”,新疆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人才培养,为各族群众织就了一张坚实而便捷的健康防护网。展望未来,将持续推进健康新疆建设,深入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让优质医疗资源离百姓更近,让健康福祉惠及每一个家庭。

责任编辑:热汗古丽·哈斯木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